孙金玲 青格乐图 高文才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现全国高校正在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取得了很多的积极进展,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例如:创新能力培养理念相对落后,高校科技创新教育体系不完善,创新教育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我院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不足:
1.教学方式:由于受到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内容、时间以及教学方法过于死板,主要授课方式是老师主讲,学生为接受者,因此课堂氛围沉闷,整个课堂几乎没有互动交流,带动不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而且学生的必修课程任务较重,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我院学生也存在以上问题。首先参加科技创新积极性高的往往是大一至大二的同学较多,低年级的同学们往往没有专业基础,满腔热血,但面对现实往往无从下手。其次学生掌握的知识往往满足不了科技创新活动的需要。
2.制度建设:我院的科技创新活动的各项制度还不健全,特别激励制度不足。我院存在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奖励制度还不完善,不论是指导老师还是学生参赛获得奖都没有奖励制度保障,导致学生的科技创新作品没有指导老师,老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当前这项工作主要由校团委牵头组织去做,缺乏科学的组织和系统的管理,教学、科研及各级组织的协调组织工作机制也不够完善。
3.指导教师:我院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缺乏专业师资队伍的指导和经费的支持。没有专业团队老师的指导很难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学生对科技创新缺乏深入了解,找不到切入点,需要有专业背景的老师给予指导。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来说,学校和其他部门的经济支持至关重要。大一大二学生的专业知识不扎实,实践能力有限等原因难免多走弯路,造成财物的浪费。
针对我院目前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刻分析,使得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能更好的开展提升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结合以上情况,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学校层面普及创新创业课程的同时小班上课。课程内容涉及到创新想法的产生、如何筛选创新想法、科技创新的申报书怎么写、PPT的制作、答辩技巧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2.面临学生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遇到的缺乏指导教师,我院广泛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大一新生一入学就安排专业导师,从大一开始就入手。从中选出能力突出的优秀学生进行指导,吸纳学生参与自己的研究课题,让他们及早熟悉科技创新环境及过程,培养科研兴趣,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3.学院在日常教学和管理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探索适合金属材料、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六个专业的特点的创新途径,创新教学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兴趣爱好,具体做法:①我院依托专业特点开放模拟炼钢实验室和其他科研平台,同时鼓励指导老师对学生开放自己的专业研究室,为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研究提供稳定的场所。②结合各个专业积极申报各类大学生创新项目。如:金属材料专业为依托的《金相大赛》、失效分析大赛等,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依托的《全国模拟炼钢大赛》等,形成以国家、省、学校和学院的大学生创新项目等为主体组成项目申报体系。我院组织指导学生进行项目申报。③学院还积极利用学院网站、微信、宣传展板和借助团课平台等对本院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效果显著。
4.在近三年“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全国TRIZ创新方法大赛等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竞赛中,我院学生共获国家级奖项20项、自治区级奖项28项。如:李彪团队的《《诗经》物象的多维度解析图》获二等奖、赵志浩团队的《中厚板移动式连续感应加热装置》和张舒团队的《基于TRIZ理论的高si含量si/Al电子封装材料制备与研发》获三等奖。并组织学生申报2018年内蒙古科技大学“李保卫”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内蒙古科技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和内蒙古科技大学少数民族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学院动员全体教师支持和指导学生参与项目申报,共有56项作品,138名同学参与申报。学院2018年度科技创新成绩:国家级二等奖7项、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省部级奖项共计7项。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制度,形成了良好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通过不断的实践努力,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原先被动的要求逐步转变成主动的参与,逐步形成了人人参与创新,人人争着创新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