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继鑫(身份证号:6229251994****4514)
在创新编舞的过程中,为使舞蹈更具文化内涵,更能传达情感,与观众产生共鸣,在编舞的过程中,编舞者应在更高层次上运用文化艺术表现手法,以提高舞蹈的艺术性。这样会更充分地提升舞蹈的动感魅力。
艺术源于生活,创造性的想法和生活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我们能创造出一个新颖的、独特的舞蹈形式,那一定是舞蹈与生活的联系所产生的结果,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增强舞蹈作品的优势、引起观众的共鸣是多么重要。因此,在编舞者创作中,追求新颖性和独特性可以使主题更加清晰,能用优美的舞蹈动作展现生活情感。
在舞蹈作品的创作阶段,我们可以从大量优秀作品中吸取营养,从而创造出更好的作品。这也可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模仿。但在这个过程中,愿景也呈出良好的扩张趋势。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才能升华整个作品、诞生新的创意灵感。在当今社会,时尚潮流正在蔓延,编舞者在创作中以新颖性和独特性为出发点,打破方向思维,更全面地看待问题,从根本上避免出现过于相似的作品问题。同时,独特性应列入重点考虑范畴,只有这样,舞蹈作品才能更具吸引力和被更多人接受。舞蹈本身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它促进了舞蹈新思想的突出,从而唤起了观众的共鸣,给观众以难忘的记忆。
运用兴趣教学法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加强文化内涵,是高校舞蹈编排课程的重点。对于兴趣广泛、喜欢读书的学生,应尽量多推荐一些历史、文学、文综书籍。虽然他们可以在书本上学习舞蹈导演的知识,但不能只在书本上学习,还要不断了解文化内容,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对于热爱音乐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设计与音乐相关的问题,而音乐和舞蹈总是密切相关的。例如,学生需要听歌曲或音乐,收集舞蹈及其他与音乐风格相关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由传统的民族音乐主导,如说唱音乐、歌剧音乐、民间音乐以及古琴、琵琶、七弦琴和箜篌乐曲。
应运用指导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充实自己。在高校编舞教学过程中,学生应首先对编舞中的文化知识感兴趣和产生热情,才能为今后教学铺平道路。当学生熟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及编舞方法时,需要积累和储备更广泛的文化知识。因此,高校舞蹈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积极运用指导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舞蹈导演的知识,了解舞蹈导演的文化内涵。在初级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收集编舞中的文化信息,让学生自己理解文化内涵,丰富文化知识。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课外时间。当学生对舞蹈学习的文化知识感兴趣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编舞作业,让学生通过课后自主学习提高文化知识积累的效率。
在高校舞蹈课程教学中,学生对舞蹈内容和文化内容的理解不同,这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如果学生有更多的农村文化背景,他们对文化的理解主要是当地文化;如果学生有更多的城市文化背景,他们对文化的理解主要是现代嘻哈文化,这反映了学生对文化理解的差异。文化包容性很强,体现在舞蹈的编舞中。将不同的文化融入舞蹈的创作中,既丰富了文化的内涵,又增强了舞蹈的吸引力。因此,高校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课堂讨论,在讨论中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提高其舞蹈指导的能力。
教师应实现师生互动,并注意与学生的沟通。在编舞过程中,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愿望和思想强加给学生,应鼓励学生分析和讨论教师提供的编舞和创作方式。在同一文化理念的基础上,舞蹈创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化内容的理解和认知,同时,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自由讨论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自由讨论,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地发挥对编舞的想象力,并自由分享给周围的同学。小组结合的方法适用于在某些部分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的学生,使学生在同一文化理念的基础上相互理解,加深对文化内容的感知。通过渗透文化内涵,提高编舞能力。
总之,舞蹈编导决定了舞蹈作品的质量。因此,在舞蹈创新教学中,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培养优秀的舞蹈编导,弘扬舞蹈艺术,从而促进舞蹈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