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抑制的研究综述*

2019-12-18 16:12杨训娟顾嘉旭塔若琪
山西青年 2019年16期
关键词:情绪性靶子方框

杨训娟 顾嘉旭 塔若琪

(宁夏大学教育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一、前言

返回抑制是指个体对非线索化位置上的靶子刺激的反应要快于在此前出现过并且已经注意到的被线索化位置上的靶子的反应时。波斯纳在探索视觉注意如何在空间范围内进行内在转移时,发现当空间范围内某一线索被提示后,一定时间内(0-250ms)个体判断再次出现在该位置上的靶子的时间会变短,但SOA大于约300ms时,先前呈现的线索刺激对随后出现的靶子的加工产生了抑制效应,即被试的反应变慢,称之为返回抑制。波斯纳的实验被认作是经典返回抑制实验,在屏幕上呈现水平排列的三个方框,要求被试的眼睛始终盯住中间的小方框,随后左右两个方框中的其中之一外周方框变亮,靶子会随机出现在三个不同位置的方框上,要求被试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看到靶子就进行按键反应。随后研究者探索出两种实验范式线索-靶子和靶子-靶子范式,而前者应用更加广泛。

现在研究重点已从探究返回抑制效应机制,转为不同因素如何影响返回抑制。研究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向研究:不同的材料对返回抑制的影响,主要考虑面孔实验材料中的性别和方位差异;情绪及效价对返回抑制的影响;返回抑制在特殊人群中的研究,如特质焦虑、抑郁、多动症者等。

二、面孔信息对返回抑制的影响

在社会交往中,个体需要对面孔做出迅速有效的加工,而面孔又是一种传递社会信息的重要途径和刺激,因此探究面孔刺激会怎样影响返回抑制是有意义的。研究者发现将面孔和日常用品作为线索,结果仅在面孔的线索化位置上发现了IOR的影响不同。而倒立的面孔人在知觉时其整体性会下降,王丽丽等人在面孔组位信息不变的情况下,探讨面孔正与倒在简单任务中返回抑制效应是否会出现,发现返回抑制效应不受面孔方位的影响,其结果与前人一致。

三、情绪对返回抑制的影响

人类对情绪信息具有极强的敏感性。在探究返回抑制效应是否受到情绪加工的影响时其结果尚未达成一致。一部分研究者认为返回抑制效应是一种“盲目机制”,不受刺激的性质以及任务的难度的干扰,如在吴晓刚等人的研究中发现返回抑制并未受到情绪性目标的影响。早期ERP成分中返回抑制效应显著,而且IOR和情绪效价无显著的交互作用,其说明返回抑制是“盲目”的。而另一部分研究却发现情绪刺激的加工对返回抑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王敬欣等人的研究中在进行情绪辨别任务时,个体的IOR和情绪性反应是相互独立的,这说明返回抑制不是“盲目的”。而情绪性刺激作为线索呈现时可能会对返回抑制效应产生不同的影响,可能是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四、特殊个体的返回抑制效应

Joormann发现抑郁个体对真人面孔有明显的注意偏向,因为IOR将注意已转移到新的位置,这能让个体的注意不固着在同一刺激上,不会由于某个刺激而过度兴奋或过度悲伤,有助于个体调节情绪状态,具有重要的生物进化意义。

焦虑有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两种形式,返回抑制能力在不同类型的焦虑个体上有差异性表现。毋嫘、林冰心的研究发现在较短的SOA情况下高特质焦虑个体对于负面情绪更容易出现返回抑制。同样有研究者考察了焦虑情绪状态对个体的影响,发现基于颜色和位置的返回抑制效应不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发展障碍,通常表现为无法集中注意力或注意持续时间短。ADHD儿童在Stroop任务中表现存在行动抑制和视觉注意抑制缺陷。

五、小结

返回抑制是人类的一种适应机制,在进行搜索时有助于提高搜索的效率。当出现的靶子具有重要的生物意义时,个体会削弱返回抑制效应。未来的方向可以进一步研究特殊群体的不同情绪对返回抑制的影响,这会为临床心理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情绪性靶子方框
靶子
方框里的数字
方框里填数
酒店情绪性工作探讨
找准“靶向治疗”的靶子
王士禛《题秦淮水榭》的语言性评析
独特的靶子
该涂黑哪个
我但愿健康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