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与“辽宁精神”重振研究*

2019-12-18 16:12焦艳鑫
山西青年 2019年16期
关键词:实干文化自信辽宁

高 杨 焦艳鑫

(大连民族大学国际商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一、文化自信及其当代价值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自信”理论,并明确指出了“文化自信”其广泛、深厚和基础的内涵。在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兴盛,同样需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指政党、国家或者民族高度肯定与认同自己所持有的文化,对其拥有蓬勃发展的生命活力充满信心,它是在理性的基础上反映出来的精神成熟度表现。

新时代的文化自信,总体上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所形成的历史文化的坚定信仰,是对自身历史文化具有底气的真心认同。中国历史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了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历史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融入到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植根在中国人内心之中,无时无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国革命文化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另一个重要来源。这些文化不仅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革命斗争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国革命的武器,它们重建了中国的文化自信,已经根植于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1]

二、辽宁精神的内涵及其附加值

新时代辽宁精神的内涵是“长子情怀、忠诚担当、创新实干、奋斗自强”。[2]“长子情怀”意味着勇于担当、积极奉献。辽宁全省人民始终以大局为重,一切为了祖国的建设事业,是方向定位;“忠诚担当”是辽宁人民一直以来恪守的精神核心,是全省人民的价值追求,是核心和本质特征;“创新实干”是新时代辽宁人民励精图治,发奋图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唯有创新实干才能充分释放改革红利,从而增强市场活力,改善人们生活;“奋斗自强”是辽宁人民积极上进、不甘落后的根本动力。

辽宁作为东北之窗,其凝结的辽宁精神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也有一定作用:新时代辽宁精神带给人们充足的干劲,带领人民将困难踩在脚下、矢志不移的奔向成功,为辽宁及东北的振兴发展夯实信心基础;激发了人们干事业办实事的精气神,将人们的意志意愿转化成了为社会贡献的行为,增进了人们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将人们的心凝结成一股绳,以强大的冲击力破除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气势磅礴、汹涌澎湃的气力催生出无限的创造力、执行力和生命力。

三、新时代下“文化自信”和“辽宁精神”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自信力度不够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引领主流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环节。现如今全球范围内较流行的是欧美的价值观,西方国家以“普世价值”的借口屡屡干涉别国内政,这对世界范围内的和平与安宁造成了威胁与隐患。[3]

(二)文化创新力不足

由于缺乏创新精神,导致我国文化创新力不足,从而一些人盲目追逐西方。中国文化各领域都需要创新,我们要将引进的版权、节目本土化,逐渐由“引进”过度到“创新”。

(三)辽宁精神不彰

“辽宁精神”作为辽宁文化的凝聚,有助于推动辽宁文化产业健康稳定发展。而当前,辽宁精神影响力张显不足,也不利于践行文化自信。

四、新时代践行“文化自信”与弘扬“辽宁精神”的路径建议

(一)大力弘扬我省优秀传统文化

大力弘扬辽宁省在历史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大众的民族荣誉感、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同时,还要采取多种形式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特色相融合,打造具有辽宁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文化。[4]

(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文化建设事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丰富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其次还要把马克思主义和当代文化发展相融合,将其积极与辽宁省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创辽宁发展新局面。

(三)进一步凝练拓展辽宁精神的时代内涵

我省要在完善文化发展体制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进一步凝练拓展辽宁精神的时代内涵,使更多的人投入到文化产业创造的过程中,进而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心。[5]

猜你喜欢
实干文化自信辽宁
辽宁之光
比武激活力 实干写担当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做事应经得起“火炼”——实干不能玩“虚”
辽宁舰
奋斗成就使命实干托起梦想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