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婧昕 区穗玲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广东 肇庆 526000)
在我国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人们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就必须针对市场现有的情况,进行教育模式的改革,把地域文化应用到环境艺术教育设计当中,培养出适合各地区发展相适应的综合型人才。
在高职院校中,由于社会对于生活环境的不断追求,对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需求增多,导致环境艺术设计成为高职院校中比较热门的一门课程。很多高职院校也积极的增加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这门课程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艺术设计的综合系统,设计的对象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环境艺术有两种表现形态,分别为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的展现。其物质形态所展现的要素是设计周围的环境,而意识形态则是指一些思想上的因素,且能对人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两者相互结合,最终达到平衡的一个状态。
环境设计教育发展的基础是地域文化,不同地区的人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也不同,地域文化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和吸引力,因此想要设计出完美的环境,必须先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情感需求。文化是一个区域的灵魂,不仅能够反映出当地区域的精神,还能体现当地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等。其次地域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内容,地域文化的增加,给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灵感,同时还丰富了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内容,把当地区域的不同文化融入到艺术环境设计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文化涵养,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环境技术设计的激情。更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从而使得环境艺术最终呈现的效果更加的生动,有活力。
首先要将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应用,学校就需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开设有关不同地域文化的课程。在增加地域文化课程的过程中,对当地的历史资源要进行深入的挖掘,充分发挥地域文化资源在环境艺术教育中的相关优势。传统的环境艺术教师涉及的知识面并没有那么广泛,因此开设区域文化这么课程也体现了其存在的必要性,教师需要对历史文化有更全面的认识,并将这些历史文化信息能够贯穿到整个环境艺术设计中,从而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认同感,进而在城市的环境艺术设计中更好的融入当地的文化[1]。
一个地区现有的环境形态是根据其所存在的地理特征以及早期的历史文化所决定的。而决定环境形态的主要因素包括地理的气候,社会生产的水平,风俗习惯等等。每个地区都有其不同的环境意识形态,而其文化就是环境意识形态的物质空间的载体。物质性空间载体可以分为展示性,传承性,创新性,综合性空间。所谓展示性空间就是肉眼所能看到的城市公共空间,比如街道,公园,广场类似的。传承性物质则是历史延续的文物古迹,传统的建筑等等。创新性文化则是当前城市所出现的新型的物质,比如说高速公路,地下空间等后期通过智慧创造出来的,而综合性空间则是对于传承性物质和创新性物质的综合。因此对于环境技术的设计应该传承历史文化,既要体现当代潮流的趋势,又要融入传统的文化。而在环境艺术教学的课程中,在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古今文化的融合,创造出多样化的环境艺术[2]。
要想提高学生的环境技术设计基础,首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人文素养。当然一个优秀的环境艺术作品背后所展现的是设计者个人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这样的优秀且具有创造性的作品才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存在一定的艺术利益,被广大的人民群众所喜爱。因此学校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培训过程中,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尤其重要。同时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增加地域文化课程时,结合当地区域的问题合理的安排人文课程。在进行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以相关历史背景为基础,给学生讲解不同的地域文化。同时增强学生对于不同区域文化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自身的环境艺术设计的能力。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开始进行改革,把地域文化融入环境艺术的教育方法已经是当代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要求。把区域文化融合到当地的环境艺术设计中,不仅能够对当地特色的文化进行保持和传承,又可以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的繁荣。促进了我国地域文化与环境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