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思考

2019-12-18 02:59:17胡晶晶
魅力中国 2019年42期
关键词:师长幼师身心

胡晶晶

(江苏省苏州市平江中心幼儿园,江苏 苏州 215000)

幼儿教育主要是指对3到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石,足以影响一个人以后重要能力、认知、情感以及性格等的形成。因它处在一个人心智尚未成熟的特殊阶段,对一个人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故而需要师长的细心或者是专业引导。从广义上来看,幼儿教育是指一切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活动,如幼儿的家庭生活的形态、父母养育他的态度和方式,幼儿周遭的人和事以及幼儿接触到的人和事,都可以称之为幼儿教育。纵观现在的幼儿教育,我们不难发现姿态百出能恰切的体现幼儿教育的纷繁复杂,其中不乏渗透着浓厚的小学化色彩。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具体表现

应试教育以及攀比氛围下的教育环境是不纯粹的,是一种你追我赶的病态教育。中国是一个信奉学而优则仕的国度,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很多家长本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教育目标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学习超出他那个年龄应该会的知识和技能。就幼儿教育这一块而言,其表现甚是明显。竞争激烈的社会使忧心的父母为自家的孩子制订了一系列提升才能的计划,这些计划就是本着从小抓起的原则,按部就班的展开。其中避无可避排在首位的就是幼儿的学前教育问题。中国父母有着一个通病,就是很容易受“别人家孩子怎么怎么优秀”等思想的影响,以至于在自己心中也埋下一颗迫切希望自家孩子能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超越别人家孩子的种子。我们不否认这或许就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期许,但很多时候很多家长就是那么较真,将其付诸实践。在幼儿园宣传广告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让孩子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我们的宗旨”、“最短时间给你一个聪明的孩子”等等诸如此类的广告词或者宣传口号。这种家校联手,鼓吹早学优学等思想观念的做法,其后果可想而知,父母心甘情愿甚至是乐意之至将幼儿送入园区,让幼儿接受教育。这些教育很大程度上来看就是一种小学化的教育,主要表现在:

(一)幼儿接受识字教育

不少私立幼儿园鼓吹给幼儿最好的教育,不如说是给幼儿超越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应受的教育。他们承诺家长要教幼儿多少汉字甚至是英语单词,而且随着幼儿年龄以及班级的递升幼儿所接受到的字量会增加,保证幼儿在上小学之前就会储备一定的识字量。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不放过一丝丝幼儿可以学到知识与技能的机会,比如家长会在幼儿床头贴上汉字,以便随时可以教幼儿识字。

(二)幼儿有自己专属的学习区域

就目前来看,家庭中大多数孩子是属于独生子女,父母就孩子的期望值也在逐渐增高,随之而来的当然是高投入。大部分父母理想的给幼儿一个独立的学习环境,于是在家庭当中常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一个三五几岁的幼儿坐在自己的书桌前,手里拿着自己看不懂的书本,旁边坐着谆谆教诲、苦心经营的父母。有时还会出现这样的画面:父母追着孩子屁股跑,求着“不学无术”的幼儿学习。这些画面或多或少的就是这样真实的出现,不得不令人感慨。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屡见不鲜、层出不穷,这些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对幼儿而言是一种挫伤其积极性的做法,对家长而言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教育。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教育小学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不科学的、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是一种具有消极意义的教育。

(一)违背了幼儿发展规律,无异于揠苗助长

知识经济时代固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严苛,但这种违背幼儿甚至是人的发展规律的教育是一种破坏性的教育,只会对受教育者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处在这个特殊阶段的幼儿,无异于刚刚生长出来的嫩芽,他们需要的不是瞬间就可以拔高的手,而是循循善诱的引导以及滋润宽松的土壤。

(二)僵化幼儿与师长的关系

幼儿教育小学化越来越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因为它是幼儿与师长关系僵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在这一特殊阶段所期待的大抵就是无忧无虑的玩耍,而师长的渴求却是一个个小能人。当这两种愿望冲突时,势必就是矛盾爆发的时候,幼儿固然敌不过大人,遵从于大人的权威,但在他们心底还是会存在不满。试问这种僵化局面下生活的幼儿与师长怎能和谐相处?又怎能实现人才的培养,这就是对幼儿心理健康的一种打击。

三、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带来的消极影响提出的建议

相较于国外提出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玩儿好”、“培养孩子兴趣”等教育观念而言,中国式的幼儿教育更多的是凸显小学化的特点,结果造成了诸多的消极影响,为此针对这种不乐观现象提出几点建议:

(一)家长需摆正心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人人都可以成为教育者,但并非人人都可以成为教育家。家长,作为幼儿的监护人,有着自身的权利和义务,但这种权利也不能没有科学根据的滥用。家长当保持平常心,对幼儿的发展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适当的阅读一有关幼儿身心发展的专业书,给幼儿以积极的引导,而非急功近利的逼迫感。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要有自己的主见,切不可人云亦云,不可形成攀比的风气。

(二)幼师需巩固专业知识,了解幼儿心理需求,正确引导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幼师就是幼儿最先接触到当之无愧的第二任。幼师当巩固自身的专业知识,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变化,熟知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时刻关注幼儿需求,对幼儿的学习做正确的引导,使幼儿能在快乐中享受学习,而非被逼无奈的接受。针对小学化教育,幼儿当明确这种教育对幼儿确是不可用的、不科学的,予以坚决抵制。

幼儿教育小学化固然是一种趋势,但这种趋势俨然是一种非科学的,我们应当携手共同抵制。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师都应当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保障幼儿健康快乐厂长,以实现幼儿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让幼儿接受教育的环境更加纯粹。

猜你喜欢
师长幼师身心
从师长赠言看数学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34
师长卖马
幼师之歌
当代音乐(2018年1期)2018-05-14 20:41:07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海峡姐妹(2017年3期)2017-04-16 03:06:26
给身心降个温
我骄傲,我是毕节幼师人
北方音乐(2015年21期)2015-04-29 17:05:07
身心八要
中国火炬(2012年1期)2012-07-24 14:12:06
师长卖马
四川文学(2011年3期)2011-11-21 16: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