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静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对于美术绘画行业而言,绘画不仅仅是掌握一点点技巧,还要掌握并灵活运用色彩,这样才能绘制出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而要想灵活运用色彩和技巧,就需要绘画者具有自身的感觉力与直觉力。
“感觉”一词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最直接的反应,例如,我们可以借助自身的视觉、嗅觉和味觉,感受到各种水果的颜色、形状和味道。因此,感觉就是我们将一切非存在向存在转化的媒介,一面倚靠着真实的存在,同时还要面对这一种虚无。如果人们只承认真实存在的事物,而不认可虚无的存在,不向虚无索取灵感,就会导致自身感觉力的枯竭。
在绘画艺术中,感觉的认识使命就是由虚化实,正如我国国画的精髓就是临摹出人们看得到的东西,同时还要描绘出人们看不到却能感受到的东西。这就是感觉对人的构造作用以及其表现形式化的具体体现。在绘画作品中,都存在着“虚”和“实”两种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例如西方油画的背景与我国传统水墨画的留白,都是虚与实并存的关系,而我国传统绘画的笔法以及现代画流派要求的线条、色彩和构图就是虚与实相互渗透的体现,虚在实中,通过化实为虚和化虚为实,展现实而不实的艺术表现力。
直觉是人类对世界进行感知的一种能力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直觉,无非是直觉力的高低之分。在绘画领域,直觉力是对画面的把握,对周围生活的把握,乃至对整个世界的把握。因此,艺术的直觉力就是人们借助各种艺术符号判断人类情感的方式。对于各种艺术作品和艺术形式的认识都是依靠直觉来进行的,所以也可以说艺术的直觉就是人们对于形式的直觉。正如克罗奇所说:“艺术即直觉,亦即抒情表现。”
在绘画领域,绘画者的感觉力和直觉力对其艺术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感悟客观世界,并不断启发绘画者的艺术思维,提高他们对于绘画语言的敏锐感觉。可以说,每一个伟大的画家都是靠着这种感觉力和直觉力在绘画领域纵横驰骋的。
现代绘画理论强调作品的可观性,突出了绘画的特点,同时还十分强调直觉。众所周知,一幅绘画作品创作的过程包括构思、构图到在画布上反复进行调整,不断探索从局部的笔触、线条、色彩到整体的效果,这些都离不开绘画者的感觉力和直觉力。那如何才能培养绘画者的感觉力和直觉力呢?笔者认为,要想培养绘画者的感觉力和直觉力,首先必须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其次还必须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只有这样通过理论联系实践,不断丰富绘画者的艺术经验,最终实现艺术感觉力和直觉力的提升。
首先,绘画者必须通过购买理论书籍或是向本地知名画家求教的方式,逐渐掌握丰富的绘画理论功底。在此基础上,绘画这还要进行大量的实践练习。在最初的实践练习时,绘画者尽量不要直接进行色彩的训练,而是练习黑白两色画,即进行素描练习。通过大量的素描练习,帮助绘画者逐渐掌握绘画整体的布局。在这一过程中,绘画者应细细体会笔触、厚薄和干湿等抽象因素。这样能让绘画者逐渐感受、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画面语言。当绘画者具有一定布局掌控力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描绘看不见的东西,即逐渐感受绘画的内在。在进行这一环节的训练时,绘画者可以采用自由创作的方式,对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描绘,以此来培养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可以说,在整个感觉力与直觉力培养的过程中,这一环节十分重要,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更能有效培养他们的艺术感觉力和直觉力,从而为他们后续的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渐提高他们绘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通过这样大量的感觉力训练,绘画者能将绘画理论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训练,并通过训练将理论知识内化成为自身的技能,并学会用灵活运用画笔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综上所述,在绘画领域,感觉力和直觉力对于绘画者的绘画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感觉是艺术生涯的前奏,而直觉则是艺术创作的升华。本文分析了绘画感觉力和直觉力,并探讨了培养绘画感觉力和直觉力的策略,这仅是笔者一点不成熟的建议,希望能对绘画者绘画感觉力与直觉力的培养提供参考,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绘画感觉力和直觉力,不断创作出更好的绘画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