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最苦与最乐》

2019-12-18 07:09王翼
魅力中国 2019年27期
关键词:责任感论点句式

王翼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白龙江林业管理局中学,甘肃 陇南 742500)

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许多仁人志士都有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深刻的见解。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一文,思想深刻,格调高雅,语言凝重,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读来脍炙人口,掩卷沁人心脾,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此文,是有见地的。

一、立意深刻

《最苦与最乐》首先表现在文章的的价值取向上,作者提出快乐和幸福是“尽责任”,这一立意不同凡响,具有极强的普遍性,每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在尽自己的责任——对亲人、对朋友、对别人、对社会、对自己。

一个世纪过去了,在当今时代,作者的思想,倡导的责任感,并没有因时间推移而失去意义,反而愈益显示出它的光彩和魅力。市场经济的物质诱惑,拒绝崇高的道德滑坡使许多人责任意识淡漠。同时,人才学家的统计资料显示,情商比智商对于人的成功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而社会责任感则是情商的重要参数。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上任盘锦市教育局长所做的第一件事,是要求每位中学生每天做一件家务事。他说:“这是为了从小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并进而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有了这种责任感,将来才能高官做得,百姓当得,高楼住得,茅屋居得,才能在尽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享受自己生命的快乐。”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正所谓异曲同工。

二、论证严密

本文论点是一对姊妹命题:“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一论点包含了两个分论点,作者将论证的重点放在“快乐”的反面“痛苦”上面,先论证“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再来论证“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文章开头用了一连串排比设问,提出了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答案——贫,失意,老,死,并一一加以否定,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负着未了的责任。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要先否定其他答案呢?因为把贫困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或说法。否定这些答案,读者就要寻找新的答案,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不显得突兀,有一种水到渠成之妙。这种方法曾为许多议论高手所采用。例如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开头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 这种论证方法是间接论证中的选言证法。作者使用选言论证来保证论证的严密。接下来,作者进一步指出负责任的种种情况和由此产生的痛苦状态。对于负责任的具体情况,具体指出了承诺未办,欠钱未还,恩惠未报答,得罪人未赔礼几种,都是生活中所见的,易于被读者理解接受。由此而生的痛苦情况是不敢见面,梦里有影子缠着。然后将负责任的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在论证“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基础上再来论证“尽责任是最大的快乐”也就容易了,作者只增加“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这一论据,便水到渠成。

至此,两个分论点已经证明,文章似乎可以结束。但作者知道,一些读者的思想上还有一个结没有解开:既然负责任是痛苦的,那么不负责任不就没有痛苦了吗?为了解开这个结,作者设立了第三个分论点:“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其正面理由是“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其反面理由是“责任是逃避不了的”。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论证更加有力。

三、语言精彩

本文语言精彩,风格既凝重又轻灵。本文所谈的话题是关于人生观的大问题,谈论起来自然多一份深思熟虑,于是就形成了本文所特有的凝重。文章虽然如话家常,但读来使人感到句句教诲,字字叮咛。例如:“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的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那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痛苦,也都可以。”

语言有一股灵动之气。表现为各种不同句式,各种不同表达方式,各种不同辞格等灵活运用。就句式而言,有陈述,有设问,有反问,有感叹;有肯定句,有否定句;有主动句,有被动句;有“把”字句,有述宾谓语句。就表达方式而言,有议论,有叙述,有抒情。就修辞而言,有设问、反问、排比、比喻、引用等。单就引用而言,用了古语,俗语和名人名言,而且每次引用都不一样。例如:引用“如释重负”时,作者说“古语说得好”,引用“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时,作者说:“俗语亦说”,引用“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时,作者用了“曾子还说哩”。一个“哩”字,轻灵之气何其足也!

语言流畅。本文语言流畅是通过排比表现出来的,如“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不仅陈述句可以用排比,设问句也可以用排比。例如:“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不是。死吗?都不是。”作者不是为排比而排比,而是从表达思想的需要出发,灵活的调整句式。例如,“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一种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注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又如“人生若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之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这个排比中谈到“老”“死”时,句式有了变化,也是根据表达思想的需要。行文的流畅不仅表现在句与句之间,表现在局部,而且表现在段与段之间,表现在整篇。

语言简洁。这种简洁首先在于作者用了概括性强,富裕表现力的语句。例如,用“海阔天空,心安理得”形容尽责任之后的快乐,接着概括道:“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作者语言运用十分简练,容量很大,例如“那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可以使读者展开来联想很多丰富的内容。本文的简炼还在于该展则展,该敛则敛。例如,第1自然段将贫,失意,老,死分立,第2自然段则集中起来说“贫困老死”。正是由于有了前面的分立,我们才知道后边的四个字不是随意用的,而是收敛,是集中,这一敛便见其简练。文章简练还表现在引用艺术的高妙。例如上文所谈到过的“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这句话至少有这样几层意思:第一,孟子说“君子有终身之忧”;第二,孟子这句话的意思与前面所说的痛苦之后是快乐似乎不一致;第三层意思是“为什么这样呢”。一句话有好几层意思,我们怎能不叹服作者语言的高度精炼。

猜你喜欢
责任感论点句式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培养孩子立身之本
——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特殊句式
试论责任感的评价与培养
议论文如何分解分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