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月华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第四中学,黑龙江 大庆 166500)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传承中,形成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它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力量,是智慧的结晶,是中华儿女奋发图强,战胜一切困难,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精神力量。但是,面对西方思潮的涌入,我们优良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面临着传承的危机,特别是学生,他们对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缺乏必要的情感认知,因此,学生继承并弘扬优良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为语文教师的光荣使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呢?
新教学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学相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和能力。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具有优秀精神品质的支撑,因此思想品德教育被迫切地提到日程上来。为此,教师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以教材为基础,以现代多媒体手段为辅助。这样做既使课堂容量大,内容丰富,又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化,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浅显,学生易懂易接受,学习有了效率,学习劲头就足,学生智慧的因子被激活,知识的拓展延伸就水到渠成。我在讲析《小草和大树》这篇课文时,先播放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渲染气氛,增强讲解的感染力。接着展示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生活环境、努力学习和艰苦工作的画面,让学生直观了解这一人物的奋斗史。学生对夏洛蒂·勃朗特的成才经历有了初步了解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全面掌握这一人物形象。她家境贫苦,过早地承担起抚养妹妹们的责任,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努力实现成为诗人的理想。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她们遭受歧视和打击。诗写了很多,发表的寥寥无几。面对挫折三姐妹没有放弃奋斗,权衡利弊,她们认为写小说更适合。目标确定后,她们经过孜孜不倦,争分夺秒的努力,终于成功地打开了通往文学殿堂的大门,由“小草”变成“大树”。夏洛蒂·勃朗特成为逆境成才的典范。最后,教师赠语: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困难、挫折、不幸随时都会发生,这是人生常态,只要我们努力,坚持不懈,最后一定会取得成功,因为阳光总在风雨后。音乐再次响起,《阳光总在风雨后》,结束本课教学。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树立理想要切合实际,理想的实现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对自己充满信心,不怕失败。
作为语文教师,在讲授教材规定的思想内容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美好思想品德的熏陶。例如,在教学《邓稼先》这篇课文时,作者以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为背景推出邓稼先,选取几个典型方面向我们介绍我国卓越科学家邓稼先这一人物生平事迹。他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凭借顽强意志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无私奉献,为祖国科技的发展,国家的强大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的贡献对中国历史的转变有着深远的影响,而支撑他有此成就的强大精神力量就是他有一颗爱国之心。由此引导学生联想到与邓稼先有相同经历,做出同样巨大贡献的钱学森等杰出科学家,他们的卓越成就终于使新中国赢得了在世界舞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机会。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的爱国之情,民族自豪感,无私无畏,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的思想品德教育就达到了预期目的。
在阅读课上,教师推荐名著阅读,尤其是能指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培养美好精神品德的著作。在阅读中,学生除了解作者生平事迹,写作背景,著作的主要内容,写作技巧等外,重点是把握人物形象,即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行为、外貌等人物描写方法,以及他人的评价所展示的人物性格品质等,从而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学生读完作品后,或在课堂上口头交流读书心得,或写成读后感,在课堂上朗读,学生一起品评。教师有选择性地重点强调,加深美好精神品德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如,在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交流读书心得时,学生都被红军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所震撼,深深地折服,动容。这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是什么让红军不怕困难,不怕流血牺牲,完成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结合历史和政治方面的知识来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最后达成共识。因为英勇的红军有着远大雄心壮志:解放劳苦大众,使他们成为国家的主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共产主义。红军长征的壮举让学生懂得了先树立明确的人生理想,然后努力学习,坚持到底,必将实现理想的道理。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应放眼课堂外。依据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适时有效安排课外活动。例如,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在课堂教学中讲解“中国孝文化”,让学生懂得“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辛辛苦苦养育子女,并不求回报,但作为子女的我们,则要有感恩心,孝敬父母,并且把孝敬父母之心扩大到敬爱所有的长辈。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体谅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并敬爱老人。布置学生在课外搜集“孝亲敬老”的故事或名言警句,以黑板报,手抄报,国旗下的演讲等形式积极宣传,营造校园“孝亲敬老”的氛围,加深学生对“孝亲敬老”的认识和理解。再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在家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分担父母的负担,和父母及长辈经常交谈,了解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消除烦恼和痛苦,使父母及其他长辈们身心健康,快快乐乐的生活。这些活动都培养了学生孝亲敬老,回报社会的美好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