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壮壮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随着当代年轻人学识、学历的变高,同时也面对着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晚婚晚育现象比较普遍了。一般来讲,晚婚就是指男女公民按法定婚龄推迟结婚,晚育就是指已婚妇女推迟生育。具体来讲晚婚、晚育的科学含义。我国《婚姻法》规定,男女双方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当前我国晚婚晚育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快节奏的生活使得年轻人很少有时间谈恋爱和寻找配偶,工作安排使得青年无暇顾及于此。另一方面,在大城市的生活成本较大,吃住行花费较多,谈恋爱的花销巨大也限制住了部分年轻人“勇敢的迈出第一步”。
中国的传统婚姻,大多数依赖于女性的重大牺牲。在中国的家庭里,更多的情况是,男人躺在沙发打游戏看球赛,女人做家务带孩子。中国女性开始走向职场,同时负担起家庭和职场和两大责任,而中国的男性还停留在原地,并不投身于家庭,选择为家庭多付出一些精力,这其实并不公平。从另一种可能性来说,女性即使放弃职场打拼而选择做个家庭主妇也并不保险,因为中国对于家庭妇女并没有法律上的保障与承认。以上种种,使得女性在家庭中权益得不到保障,从而恐婚、推迟结婚。
日本法律承认家庭妇女的付出,规定平时有所得税宽免、免保费领养老金的待遇。离婚时无论丈夫同意与否都能自动得到丈夫厚生年金的一半,还能向有过错的丈夫及第三者一起要求赔偿。即使意外死亡,得到的赔偿都要在普通标准加码。
英国广播公司BBC曾经用镜头探究过日本的少子化现象,少子化的前一个环节,便是单身潮。镜头下,日本一部分适婚男性宅在家中,与他们的电子情人互动,享用它们虚拟的可爱乖巧与顺从。镜头切换到日本的另一部分适婚女性,她们则奋战在职场,凭自己的努力赢得人生,谈到结婚,她们笑着说,男人们都被妈妈宠坏了。
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广泛扩散增强了青年的独立意识。从女性的角度来说,现代优秀的女性很多,从大学时代就可以看出。有数据显示,考上硕士研究生的人群中,女生的数量超过了男生。时代新女性已经不甘于做男人背后的女人,她们要走出家门,打造自己的一片新天地。越来越多的女性拼杀在职场,她们没有时间谈恋爱,没有时间找对象,更别说生孩子养孩子了。在人类社会中,家庭最原始和最重要的是经济功能。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职场,工作收入使她们更有能力负担自己的生活,而不必像过去那样必须附身于一个家庭才能生存。如此一来,当家庭产生的最大意义消失后,这一社会单元本身的存在就岌岌可危了。[1]从男性角度来说,如果选择和一个女孩走入婚姻的殿堂,有个房子基本上已经成了硬性条件,而日益增长的房价使男性们苦不堪言,结婚就很难了。
国内知名婚恋相亲网站珍爱网发布了《2018单身人群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单身现状表现为:恋爱欲望降级、单身经济压力升级和个人追求升级。超半数人单身时长三年以上;近五成单身男女陷“追爱被动症”,超7成人追爱耐心不足半年;“吃饭”成单身男女日常花销最大部分;超七成单身男女认为恋爱会增加开支,3000元为恋爱月花费新标准;超5成单身男女认为事业重于爱情。[2]个人的心理因素、观念改变也是晚婚晚育现象中的一大决定性因素。
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结婚是两家人的事情。我们恋爱要遵从自己的内心,不要被外物所干扰。像前两年相亲节目中出现的“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不坐在自行车上笑”的女孩就是一个反面案例。青年有着充足的荷尔蒙,想要谈恋爱就去谈,不要畏首畏尾,要努力追求自己的爱情。而结婚之后就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做丈夫或者做妻子的责任,做爸爸妈妈的责任等等。再此基础上,对于个人对于结婚生子年龄的计划,个人各有个人的想法,我们应该尊重其他人的想法,自己有对于自己爱情家庭的规划。说白了,晚婚晚育也没有什么不好,我们选择早婚有早婚的优势,选择晚婚也有晚婚的理由,并没有什么值得诟病的。
国家鼓励晚婚晚育,但是当今离婚率持高不下、女性恐婚、男性负担不起结婚成本等这些问题都应该被重视起来。提高女性在各方面的地位,在婚姻权益方面更加完善,控制房价物价等等,我认为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做这些事情,不能急于求成,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我对国家充满了信心,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所需要的只是一些耐心。除此之外应该提供青年人婚育补贴政策和支持,让年轻人“敢结婚、敢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