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兆叶
(河北省蔚县蔚州镇南区中心校前一完小,河北 蔚县 075700)
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的知识。比如,认识形状的学习中,我让学生先用白纸折成不同的形状,让学生把不同的拼成不同的长方体或形状加以组合,提出各种造型,再讲一讲,比一比。学生对此颇感兴趣,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拼成的形状各种各样。驾驶加以点拨和鼓励,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了创新意识。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无拘无束拼着自己熟悉的东西:汽车、大象、房子、水果、海绵宝宝、变形金刚。这样的游戏活动,很好的把新知识与孩子们原有的形象思维联系起来。
在我们最初认识数的时候,如果单单把数字看作是一个冷冰冰的符号的时候,那么数字离我们很遥远。在我的课堂中,我经常带领孩子去接近数字,与他们交朋友,每一个数字都有他的自身特点,我用讲故事的方法,将数字一一介绍给孩子们。例如,在认识“0”的时候,我说:“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胖胖的朋友,他很圆,像皮球,又像车轮,所以他跑得很快,在数字跑步比赛的时候,就得了第一名,排在最前面,他的名字就是“0”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的时候,我告诉学生,10个数字经常分组玩游戏,数的组成就是数的分与合,在5以内数的分与合教学中,先让学生拿出两块木块,分成左右两堆(1,1)。得到并学会用分与合说组成。再让学生拿出4块积木。也要分成左右两堆,想想可以怎么分,要求同桌要分的不一样,通过交流发现有三种:(1,3)、(2,2)、(3,1).老师提问:“刚才大家每人又摆了其中的三种,谁有本领把这三种分法一个不漏而且又很有规律的找出来?”学生们互相讨论,边边摆弄。他们想出了好办法,发现可以先把4个木块都放在左边,每次移1个到右边,就(3,1),(2,2),(1,3);也有的讲可以先把4个木块都放在右边,每次移1个到左边,这样也是有序地分,就成了(1,3),(2,2),(3,1).两种分法都有道理,教师及时地给于表扬,同学们得到鼓励,主动探索的劲头更足了。
为了让学生们熟练运算,我让孩子们模拟购物,在买的过程中,反复计算。当然,我们买的“商品”,是事先做的卡片,标明价格。而购物的钞票则是生活中常见的扑克牌。用同样的钱,购买不同的产品,要比比数量。算算价格,看看剩余。一次购物,加减法都会用到。变换不同的方式,购物就是一场数学竞赛,孩子们乐此不疲。学生们走出课堂,回到家中,也愿意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他们会计算作业,做饭的时间。也会帮爸爸、妈妈理财,算算每个月的开销,从而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懂得了节约与理性购物。
首先,教师要冲出课本的圈,虽然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凭借,但却不是唯一的凭借。只有教师首先不受课本的束缚,才能使学生不受课本的束缚,所以,如何科学、合理、灵活、正确地使用教材,是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能力关键之一,教师只有在对教材掌握“熟”,对目标理解“透”的基础上,才能对教学内容处理“细”,才能在教法上讲究“活”。其次,让学生冲出老师和课本的圈子,教学生中只有让学生冲出老师和课本的圈子,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真正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众所周知,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起主导作用,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人,所以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一指导思想,千方百计创设好教学情境,努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切不可“越俎代庖”主次不分而如以“活”目标带动学生,以“活”导入启“动”学生,以“活”内调动学生等等,让每个学生都在生动活泼的环境中大胆尝试,充分锻炼,张扬个性,发展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不忘为学生搭台,即点拨相关的知识点,提供几多思路,让他们寻求不同解题方法,尽量做到:“解放小孩的大脑,让孩子多想一想; “解放小孩的眼睛”,让孩子多看一看,“解放小孩的小手’’,让孩子多做一做。“解放小孩的嘴巴”,让孩子多说一说,这类例子不胜枚举,如让他们组成各种兴趣小组,带着问题深入社会调查访问,动手实践交流辩论,长期坚持效果肯定不错。
学生的心敏感而脆弱,需要鼓励,喝彩与掌声。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当着大家的面多一些表扬、鼓励和赞扬,将会使全班学生都感到愉悦,学习氛围也因之轻松,课堂教学因之活跃,他们的人格也因之健康成长——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拥有了自信,尽管学生有时的创新鼓励与喝彩,少些批评责骂,让学生“心灵的天空”,永远放晴,使学生都拥有自信,敢于尝试,乐于探索,在失败和挫折面前永不气馁!
在数学乐园里,学生不在抱怨计算的枯燥,也不再计算的正确率上,和老师周旋,计算不再马马虎虎。老师的鼓励与引导是孩子们认识到,数学的用途很广泛,与生活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