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琴
(江西省铅山县明德小学,江西 上饶 334500)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学习和应用的学习目标。本文探讨了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以课堂生活為导向,探讨了教师如何有效地使小学数学教学以课堂生活为导向,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应用型人才,促进数学的发展。中国生命教育的发起者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命才能发挥作用,真正成为教育”。数学教育的成功可以看作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数学能力往往归因于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引导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进而服务于生活,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现实生活,形成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自然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点。小学生活化数学教学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维模式影响,有一部分教师在授课中习惯于灌输式教学,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数学学科的特点。长期灌输式与模式化教学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厌倦疲劳,从而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学习质量下降。加强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克服数学学科枯燥乏味的缺点,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导者,从而使得单调乏味的课堂学习充满趣味性。
(二)展示数学的实际应用性,促进数学回归服务于生活。任何形式的学习最终都要回归服务于生活,同样小学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服务于生活。将生活化教学应用于数学教学中能够让学生理解体会到数学不仅仅是枯燥乏味的数学符号与公式,它实实在在存在于实际生活中。学生通过实际运用,一方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服务于现实生活,便利了实际生活。通过多次实践,夯实基础知识。
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而数学的特征之一就是高度的抽象性。如果不把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难以理解,长此以往,学生就必然会对数学产生厌倦。因此数学教师与学生共同走近生活就显得十分必要。应从小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由于学生的数学思维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引导他们借助生活表象来学习知识,激发探究欲望。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35-95=135-100+5”,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5,难以理解。因此,我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自主探究:妈妈带了135元钱去商店买了一只95元的特价电熨斗,准备用来熨衣服。她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3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5元,(应加上5元)。所以,多减去的5应该加上。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这样教学,让学生对数学的抽象思维找到了具体形象的生活依托,在脑海中形成了清晰的思考流程,实现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学是为了不教学”。这意味着在学校里教授的任何课程都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授的目的。也就是说,让学生学习、学习、使用,让教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果把小学数学教育放在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实践,就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他们身边,认识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找到生活的乐趣,找到数学的乐趣。例如,学习加减法的一个简单算法可以概括为:“多减,少加,多减,少减。”这种算法的概括似乎很简洁。事实上,很多学生在使用它时经常犯错误。其原因是,算术的泛化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节。例如,老师改变了教学方法,模拟超市的购物生活,让学生体验熟悉的购物生活,方便大家理解。例如,小明用150元去超市,用95元买了一支钢笔。问题:小明怎么付钱?还剩多少钱?学生在生活中有这样的经历。大多数人会说,他们应该预付100元,收银员会拿回5元,所以还有55元。最后,对这个生命问题进行数学化,并列出公式:150-95=55。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掌握了150-95这样简单的数学运算,而且巩固了现实生活的技能。
完整的课堂包括课堂将要结束时的教师评价,教师要根据自己所讲解内容以及学生表现,做出具有针对性的合理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并且在考核后对学生的表现提出改善方法。评价与教学过程具有一致性,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評价与教学过程的一致性,在评价中加入生活化的内容。教师在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时不但要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客观评价,也要对学生实际运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引起学生对实际操作能力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视,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各自的表现各有特点,在进行评价时教师要根据各自表现特点做出相应的针对性评价,不能一概而论。通过教师的评价学生找到了自身表现的优点与不足,看到了实际应用的重要性,在今后学习中容易抓住学习的重点,加强对实际应用操作的重视。
综上所述,小学生课堂教学中使用生活元素会给学生熟悉的画面感,也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更加透彻,提升学习有效性,提升学生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