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广争
(广东省江门市紫茶小学,广东 江门 529000)
长期以来,小学教育教学中,重智轻德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体现在对小学品德与生活或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教学不够重视,忽视学生思想品德、良好品质的形成和提升,思想品德教学的方法落后,效果低下。解决轻视德育、教学低下的问题,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围绕目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开展丰富的活动,从而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那么,小学品德与生活或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如何开展生活化的问题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基于小学生典型的形象思维特征,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中,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生活化元素利于降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进而保障学生能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结合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体验式教学渗透其中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内容落实在现实生活中。例如在《我生活的社区》的内容教学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逐步明确城市型社区的不同特点以及公共设施、结构等,并引导学生体会社区公共设施为居民生活带来的便利,使学生树立起保护公共设施的意识,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我在班级中开展了主题为“我的社区”的演说会,让学生能够在演说会中对自己生活的社区环境以及公共设施等进行回忆和分析,并且应用公益广告向学生传达保护公共设施的理念,让学生在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进行演说的过程中逐步将理念内化为行动。
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一直以“师者为尊”的形式存在,而这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在过去有着其不可逾越的优越性,但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必须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在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化的过程中具体表现为在生活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建立平等与融洽的师生关系,强调“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标杆而不是遵从“师者为尊”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比如在思想品德与社会课堂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教师联系实际给出的问题有疑问,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就疑问给出自身的观点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阐述。教学组织方式生活化是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化教学实施的前提,也是教师对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化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阻碍。因此,教师应当创新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学习。
案例教学起初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提出的。案例教学法指的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事以及案例来进行教学,在整个课堂中,教师起的是引导者以及带动者的角色,而学生才是主要的课堂参与者以及整个内容的设计者。值得注意的是,案例教学这种方式并没有固定的问题解决方法,最終得到的案例结果也没有固定的答案,这些需要由学生以及教师们共同决定。这种方式有利于带动学生在课堂中与教师进行互动,从而大大地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活跃性。此外在案例教学这种方式中,学生更多地运用自己的知识以及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来设计问题、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这种方式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从而有助于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为了保障案例教学这种方式能够更加高效地得到推广,广大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利用自己的经验来结合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形成适合自己学生的一套授课体系,努力使自己的授课内容以及课堂案例丰富多样,以达到吸引学生、启迪学生的目标。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中充分利用情境,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多创造情境来鼓励学生去思考问题。
比如说,在讲授拾金不昧这一节课程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比较热门的一些案例,比如说一位男士捡到了一个钱包,在寒冷的冬日原地等了失主好久,之后顺利把钱包归还给失主的故事。在具体案例的选择过程中,广大教师应该注意尽量选择具有实事性的,这样一来,使学生激发了查阅的兴趣,甚至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习惯。倘若在课堂中有学生知道这个案例,还能够让其进行叙述,这样一来,可以引起广大学生的共鸣,从而更有利于整个思想品德课程的开展。
课后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和教师获得教学反馈的重要途径,其对于思想品德有效课堂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纵观以往小学思想品德课后作业布置情况,笔者发现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不重视课后作业,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4]。虽然这门课程不是升学考试必考科目,但是为了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教师必须提高对课后作业布置的认识,增强教学实效性。在《学会和谐相处》教学结束之后,我要求学生这样做:搜集与他人交往的格言警句;你与父母有过冲突吗?你是如何解决的?你和他人的交往原则是什么?。以此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以上分析结合当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有效的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方式。思想品德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教学时,教师应通过生活情境的再现、生活化活动的开展等,将生活引进思想品德的课堂,让课堂因生活化而生动,因生活化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而且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面对考试,更重要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因此广大教师不要忽视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