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晓节
(温州市龙湾区天河镇第二小学,浙江 温州 325025)
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课程中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许多发明都离不开科学实验。这就使得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借助科学实验提升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通过科学实验还可以使得小学生认识到自然的发展规律,还可以培养小学生追求真理、探索知识的能力[2]。除此之外,还可以培养小学生不怕苦、敢于求真的科学精神。小学科学教师还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作为教学任务,科学、合理的安排科学实验内容,从而构建良好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高效课堂。
构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高效课堂的前提是激发小学生对探究科学实验的兴趣。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对未知、新鲜的事物都会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这就是构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高效课堂的关键步骤。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这种对探究科学实验的兴趣是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内化而来的。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在科学实验教学之前,应提前组织小学准备科学实验材料,指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激发小学生探究科学实验的兴趣,为构建高效课堂做准备。例如,在学习《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时,小学科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提前告知学生准备橡皮泥、水等材料,并允许小学生带来自己感兴趣的物品进行实验,这样的课前准备,可以更好的激发小学生对探究科学实验的兴趣,从而构建高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堂。
小学生天生就好好奇心和求知欲,怎样将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入到科学实验中,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利用多媒体将文字、图画、视频、音频等渗透于小学科学实验课堂中,并声情并茂的表现出来,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还将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得小学生更加容易掌握,从而激发小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调动小学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有些教学内容是无法使用科学实验完全展示的,这就需要多媒体[3]。例如,在学习《把种子散播到远处》,这样的实验又不能做,小学科学教师讲解小学生不一定明白,这时就需要多媒体技术从网络上下载关于植物传播种子的视频,让学生清楚直观的看到种子是怎么进行传播的,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小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实验的重点和难点,许多科学实验都是要小组合作才可以顺利完成,因此这就需要小学科学教师简历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应以4-6人为一组,小组人员分配原则可以以小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分成若干合作学习小组,实行“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原则;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具体的责任,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之后进行角色互换,使得每位小组成员在不同岗位得到锻炼[4]。例如,在学习《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时,小组成员可以分为记录员、观察员等,让每个小学生都可以参与到科学实验活动中去,从而提高小学生参与合作的参与度,共同探究绿豆芽的秘密,这样可以提高小学科学实验课堂的效率。除此之外小学科学教师还应善于发现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并表扬,使得小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对掌握不好的小学生及时进行指导,并帮助小学生找到原因。教师还应注意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设计符合小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得科学课堂充满活动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科学实验课堂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以及提高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这就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小学生为主体地位,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目的。不能够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应从多方面去评价小学生,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始终将小学生是否理解知识和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放在首位,通过科学实验培养小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面对实验课中个别小学生出现的错误,应及时纠正小学生的错误[5]。例如,在学习《空气的热胀冷缩》时,小学生说空气不会热胀冷缩,小学科学教师不应立即否定,这样会伤害小学生的自尊,从而使得小学生丧失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应鼓励学生表达,可以问学生“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下吗?”,通过小学生的回答,如果是可学的知识,教师应给予表扬,如果是错误的答案,教师了解错误之后,耐心指导,使得小学生认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
总而言之,高效课堂的建立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使得小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使得小学生全面化发展。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应不断的深入研究教材内容,虚心学习,这样才可以用自身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去指导学生学习科学,要有耐心、细心的指导每位学生,并且要肯定学生的成果,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内在潜能,构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