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伦
(河北省保定市蠡县桑园镇桑园中心校杨东小学,河北 保定 071400)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社会趋于数字化,数学建模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身边的数学内容不断丰富,将数学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相结合成为素质教育的新目标。数学建模是通过计算所得到的结果来对实际问题进行解释,并通过实际情况来进行检验,就是针对实际问题建立起数学模型的全过程。例如,在需要对一个实际问题进行定量分析或研究等时,人们就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对象信息、作出合理假设并分析其内在规律等,在这一基础上,用数学的符号及语言来作为表述建立模型,解决问题。数学建模无论对数学的学习还是实际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将数学建模同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想和思维习惯,是十分重要的。下文对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小学建模是指学生在教师预设的与学习课本知识有关的生活情境中,通过一定的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模型、解释数学模型和应用数学模型,并以此为载体学习小学数学相关知识[2]。数学建模大多是在大学生及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被提及,而其目的是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合理的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及实践性,与此不同的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强调数学建模则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并掌握新的知识,提高学生能力,形成新思想并体验教学活动等。小学数学建模其包含的知识结构较为基础、相对简单,作为一种教学策略,通常由教师事先设计好再开展教学活动,需要由教师进行直接参与。可见,小学数学建模已成为一种数学教学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模型教学过程的本质是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探索和实践的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中,积极探索、获取新知识,这一教学模式转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模式,从单纯记忆、模仿以及训练的数学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实践创新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让学生学习到数学知识,还能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强化了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的热情及主动性。可见,开展小学数学建模教学模式不仅是教育方式上的改革,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及改革。
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建模教学过程过程中,可以按照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步骤和思想来设计教学活动,根据调查研究、了解对象信息、作出合理假设并分析其内在规律等过程来进行安排。小学数学建模在小学发展的几年中,尝试了各种教学活动及形式,在教学内容方面也作出了不同的尝试,累积了较多的教学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下文就提出一些常用的教学策略。
教师应提前提出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问题的提出可以从新旧知识、新旧观念、新旧方法以及生活经验冲突等方面提出。所提出的问题需要具有典型性、实践性、主体性,为了让学生更快更便捷的接触并融入到数学建模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典型性,让学生可以进行直接的典型范例的学习,并能准确的反应教学内容,问题应当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及其力所能及的真是问题来进行,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搜集相关资料等。
模型构建过程是数学建模的关键过程,应当结合小学数学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等情况来调节数学建模的内容和方法。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的渐进性,将数学构建过程详细清楚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形成过程和作用。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应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先进行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型建立要求具有合理性,注重培养学生合理猜想、合理假设和归纳等思维方法及运用,重视分析整个模型构建思维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
数学模型应用应当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将数学模型应用到数学本身中,练习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将数学模型应用到数学之外,即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为了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培养数学素养,更应当强调数学之外的应用。在对具体问题进行解决时,应当先将现实问题进行表征,然后再采用相应的数学建模策略,有效利用信息,高效率的将问题解决。
数学建模对于学生数学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小学数学建模应当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培养,让学生切身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自主性和积极性,转变数学学习观念,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掌握新知识,最终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生活问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