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生文化中,“补”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一般人很在意“补”,一些癌症患者及其家人更是如此。临床上一些患者会选择各种滋补品,或是服用一些比较价贵的、认为有独特治疗作用的食品。此时患者往往胃口很差、消化功能弱,“虚不受补”,还会出现腹胀难受等状况,对进一步治疗也不利。
胃以喜为养
清代名医叶天士说过“胃喜为补”的理论,著名中医消化系肿瘤及脾胃病专家、江苏省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刘沈林表示,他也经常向询问饮食注意啥的患者和家属强调“胃以喜为养”的观点。“很多人会问我能不能吃一点肉啊,能不能吃一点鸭子啊?其实,你感觉到喜欢吃的东西,能够消化吸收的,就是你身体所需要的,这就是胃以喜为养的道理。”
刘沈林还说,无论对于普通人还是癌症患者来说,科学的、正常的饮食就是最好的饮食养生,有想吃的东西,只要不过度,就没问题。
别把牙齿的担子硬塞给胃
老人怎么吃养胃?刘沈林提了四个字——“软烂慢热”,饮食要温热,饭菜做软烂一点,吃饭时要细嚼慢咽。
刘沈林认为,咀嚼不充分,时间久了肯定会伤胃。比如说消化食物,本来应该牙齿挑50斤的担子,胃挑50斤,现在你囫囵吞枣,把牙齿的功能任务留给胃去消化,牙齿只担20斤,胃就要担起80斤,任务分工不合理,自然会伤胃。
课业负担重,很多孩子吃饭很快,也有不少上班族吃饭就是对付几口,匆匆了事,这些都是需要改掉的伤胃习惯。如果在进食习惯上稍加注意,很多胃病就会好转。
不少消化性溃疡要从脾来治
从临床上来看,年轻人中消化性溃疡的患者不少,其中尤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为多,这与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以及精神压力有关。中医治疗溃疡病,突出一个辨证施治,很多溃疡的病人需要从脾治疗,健脾和胃是很常用的治法。
另外,溃疡患者中虚寒症的比较多,一些患者喜欢喝酒、饥饱失常、暴饮暴食,都会引起溃疡的发生。有些溃疡也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引起的。因此对溃疡患者来说,从饮食习惯方面做一些改变,中医治疗,可以改善症状,促进溃疡愈合。
脾胃病,往往从舌诊上就能看出特征。有脾胃病、消化系统疾病的人常常存在脾虚,舌头伸出来两侧有明显的齿痕,中医见到这种舌苔的形态,一般要用补气健脾的方法来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不能苛求“断根”
很多病人很恐惧,患了轻度萎缩性胃炎就不断在吃药,认为是胃癌前病变了,这个想法是不准确的。一般慢性萎缩性胃炎很常见,并不能简单地与胃癌划等号。
一般认为,伴有中重度以上不典型增生可以看做胃癌前病变,要注意预防治疗。轻度萎缩性胃炎在人群中发生率很高,用药后一定要让病灶完全消失也是不现实的,有明显症状可以用药物治疗,但不用一味追求“断根”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