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在中国画中的审美表现分析

2019-12-17 08:09周晨迪
艺术评鉴 2019年21期
关键词:线条中国画

周晨迪

摘要:“线”(线条)不仅是中国画造型核心构成元素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画的生命线,其不仅能帮助画者刻画出物体的形象特征,同时还能生动地传递画者的情感态度、精神层面的追求和审美境界,因此,中国画中的“线”往往具有独特的审美要求,这也是决定其能良好表现物体造型、层次、质感和空间感的重要条件。纵观我国历代中国画作中的线条,其形式多样、千变万化,不同造型的线条可表现出其独有的情感思想和审美情趣,为了更好的体会中国画线条所表现的情感思想,就需深入分析和探索其审美表现和审美情趣。本文主要简述了“线”与中国画的关系、中国画中“线”的特征及其审美功能以及“线”在中国画中的审美表现。

关键词:线条   中国画   审美表现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1-0042-02

在中国画创作过程中,“线”(线条)指的是创作者们通过观察和分析客观人物、事物的形态神韵与精神状态,再加上主观的处理概括而成的造型手段,其不仅能将人物或事物的形、体、质、神良好地表现出来,同时还集聚了主观情感和审美情趣,能够表现出画者心性的情感、精神层面的追求和审美境界等。而且,中国画中的线条均有独特的审美趣味,这是因为创作者们在创作过程中将情感、意趣与灵魂等注入到了线条中,从而才能使创作出的画作不仅能更好地贴近表现对象,又能包含一定主观情感,从而才能产生独特的审美意趣,进而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喜爱。由此也可以看出,“线”在中国画中的审美表现是极为重要的,其一方面要求创作者们掌握扎实的描线造型技法,另一方面还需其创作过程中饱含情感、意趣等,才能使其创作的中国画更具吸引力。

一、“线”与中国画的关系

“线”即线条,其不仅是中国画的基础,也代表了中国画的传统和精神,可以说,线条就是中国画的生命线。中国画对线条的运用和表现具有独树一帜的原则与要求,对中国画的创作者们而言,线条不仅是单纯对客观形态的外在描摹,同时也是抒发情感、传达精神的重要载体,一些貌似简单的线条不仅具有耐人寻味的灵性与变化,且为人格化的创造、意念力的表现,因此,其也是中国画最具难度的基础技法之一。我国古今不少国画名家均指出笔法线条是中国画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画实质上就是由笔法线条构成的绘画,一幅好的中国画作品均是以笔法线条取胜,依托于粗细、浓淡、长短、干湿形态各异的笔法线条与笔法点染,相互交融,不仅充分显示了中国画线条的无穷魅力,同时也产生了中国画的意象美、节奏美和韵律美等[1]。

二、中国画中“线”的特征及其审美功能

“线”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我国最早用“线”的作品可以追溯到仰韶时期的彩陶画、战国时代的帛画、楚地漆画、汉唐的壁画等,如仰韶时期的彩陶纹饰,采用活泼、简洁、疏密有致的白描式线条将人面鱼纹、漩涡纹、三角纹、圆点纹描绘出来,可反映出原始艺术的率真、稚拙等审美特征。随着人物画创作的兴盛,中国画的线描艺术到唐朝发展到了鼎盛,如唐代绘画大师吴道子用错落有致、波折起伏、飘逸洒脱的线条将人物衣袖、飘带描绘出来,使其具有迎风起舞的节奏感和动势,使线描艺术的审美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由此可见,历代中国画家都在探索和实践运用线条的过程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领地,创造了丰富多样的“线”型来表现中国画造型特点的独特性,进而将画作的风格凸显出来,因此,人们常说中国画就是以线条趣味来造型的艺术。当然,中国画创作的终极目标不是以线造型,而是以线写神,这也是绘画的最高境界,东晋杰出画家曾提出了“以形写神”“传神写照”的绘画理论,从而使神高于形的美学观得以确立,而要良好的理解中国画的美学思想,就必须先理解其审美表现[2]。

三、“线”在中国画中的审美表现

作为中国画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线”不仅具有表现物象和传情达意的功能,同时其还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意象美

不少中国画教均指出中国画造型是以線为手段的意象造型,因此,线条的意象美被认定为中国画的重要载体之一,就线条本身的意象美而言,其属于中国美学的范畴,不同时期的画家根据个性情感表达需要和不同时代的审美精神需求,不断创造、传承和积累出多种多样的线条描法,如明代汪珂玉的《珊瑚网画论》、周履靖的《夷门广牍》都对“古今描法一十八等”进行了叙述,分别采用琴弦描、高古游丝描、铁线描、马蝗描、蚯蚓描、撅头描、混描、枯柴描、柳叶描、行云流水描、钉头鼠尾描、枣核描、橄榄描、战笔水纹描、竹叶描、折芦描、减笔描等十八种物象名称将中国画线描“立象达意”的面貌图文并茂地记述出来,这十八种描法巧妙引用意象方法将线条的意象美显示出来,并被中国绘画延续下来,最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审美方式[3]。

(二)意趣美

初期,我国宋代画家多是继承唐代的传统技法进行线描,后来,其不断进行技法创新,不仅逐渐形成了完备的技法体系和形成独立的艺术形式,同时艺术观念和审美标准也日趋成熟,并把画作中的“线”作为审美对象进行研究,而后形成了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白描,不仅提高了线条审美性,同时也反映出画家自身的审美情趣和当时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中国画中的“线”具有意趣美表现,如宋代画家梁楷在《泼墨仙人图》中仅用几笔简练豪放、变化多端的线条便将人物的神韵勾出来了,虽然画面有限,但却能良好地将画家自身情感抒发出来,且传达出无限的情感和意境。画家吕凤子也曾说过:若线条能表现出愉快的感情,无论其迹是浓、淡、湿、燥,其状是粗、细、方、圆,总是不露圭角和不作顿挫转折,一往流利,而线条表示的是不愉快感情,多会一往停顿或停顿过甚,呈现一种艰涩状态,从而反映出画家的焦灼和忧郁感,这种追求审美意境的情感表达,体现了中国画线条的意趣美[4]。

(三)节奏美

通过采用不同手法进行造型,中国画的线条还能体现出节奏美,如宋代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端庄雍容的帝君,雄悍威武的神将,肃穆的男仙及秀丽的女仙,高低疏密的人物组合使整幅画面富有节奏美和韵律感,再如宋代李公麟的《五马图》,采用饱满而有力的粗线条勾画出马的腹部和臀部,这与马鬃、马尾用笔形成鲜明对比和强弱反差,这种虚实的节奏产生的表现力极为丰富。在创作过程中,上述风格的线描均是着重强调绘画的书写性和节奏感,通过平面化的线条,其能使中国画显现出如诗律、音乐、舞蹈般的节奏感[5]。

(四)书法美

中国绘画和书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绘画者在用笔上十分的讲究,特别注重作品的布局与线条的变化。古人曾说过,画为书之至理,而书是画之笔法。中国画中使用的线条不仅符合书法用笔规律,也符合美学意趣,因此兼具美感与力度。在绘画的时候,绘画者十分看重线条的书法意识,且自成一格。例如清代郑板桥,其在画竹子的时候十分善于使用篆隶的笔法,还有一些其他的画师名家在画画的时候会取笔法而用之。元代的赵孟頫曾经给《秀石疏林图》题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由此可见,就用笔来说,书画两者的确是互通的。我国绘画者善于用书法来训练绘画技巧,同时在作画的时候也会借鉴参考书法的布局和章法。

四、结语

“线”是中国画的生命线,其不仅能帮助画者刻画出物体的形象特征,同时还能生动地传递画者的情感态度、精神层面的追求和审美境界,同时,由于其本身能抒情表意和具有抽象美特征,因此,还能将中国画的审美特征体现出来,而线条造型变化多样,徐疾变化、粗细长短变化不一,那些呈现在中国画作品中的线条,或素雅,或浓墨,或刚直,或婉转,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再对灵动多姿的客观形态进行描绘的同时,还能将画家情感态度、审美境界反映出来,只有良好地理解和认识“线”在中国画中的审美表现,才能促进人们更好地理解画家内心情感,更好地理解画作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审美情趣,从而才能更好地对其进行欣赏。总体而言,“线”在中国画中具有四种审美表现形式,一是意象美,二是意趣美,三是节奏美,三是书法美。人們在欣赏中国画的过程中可从这四个方面着手,将能促进其更好地理解画家的审美境界和感受到中国画的美。

参考文献:

[1]刘莉.中国画作品中线的情感表达[J].国画家,2018,(06):68-70.

[2]欧来荣.中国画与艺术设计中的点线面之异同[J].美术教育研究,2019,(03):26-27.

[3]赵亦.略论传统中国画的线描与写意空间[J].中国书画,2018,(12):16-18.

[4]陈濯非.新时代条件下中国画线语言的坚持与变革[J].美术教育研究,2018,(17):50-51.

[5]孟丹,胡夏果.“线”在中国画中的审美表现——以宋代人物画为例[J].美与时代(下),2019,(05):59-61.

猜你喜欢
线条中国画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空中翱翔
精致线条
线条历险记
线条国趣事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
烧脑的线条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