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萍丽
[摘要] 目的 总结尿毒症合并糖尿病(DM)患者在血透日降糖药物使用的有效护理方式和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8年1月—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纳入该次研究,选取其中46例合并DM患者为研究对象,加强患者在血透日使用降糖药物的护理管理,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加强护理后,46例患者护理的有效率为91.03%,且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的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尿毒症合并DM的患者加强其血透期间的用药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糖方案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患者的空腹血糖数值,避免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情况,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 尿毒症;糖尿病;血透;降糖药物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10(b)-0153-02
尿毒症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肾脏疾病晚期的临床综合征,是指患者的肾脏功能在肾脏疾病的影响下发生不可逆的功能减退,直到丧失时所出现的一系列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的表现[1]。患者自身的代谢功能发生紊乱,自身的毒素无法通过代谢排解,为了延长生命,只有通过血液透析的方式来进行治疗。而糖尿病(DM)作为最典型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生肾脏的疾病的机率较高,因糖尿病肾病而引发的尿毒症的机率也随之增高。因此尿毒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不仅在参与血液透析的治疗,也同样要接受降糖的治疗,但对于尿毒症合并DM患者在血透日该通过怎样的护理方式来保障降糖药物的降糖效果一直是大众所关心的问题[2]。对此该文以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46例患者进行相关探索,总结有效的护理方式,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该院尿毒症患者纳入该次研究,选取其中46例合并DM的患者为该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尿毒症和DM的临床诊断标准,男女性别比例为28:18,年龄范围在40~75岁,平均年龄为(66.5±5.6)岁,患者的透析时间在7个月~3年,平均时长在(1.2±0.6)年,所有患者均已知晓该次研究的目的并自愿参与,患者已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血透日除饮食指导、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外仍需重视降糖药物的护理,重点包括降糖药物护理和血液透析护理两方面,具体措施如下。
1.2.1 透析护理 ①在透析开始前,对初次参与透析的患者进行解释,告知患者血液透析的优势和操作方式,消除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以柔和的言语和患者进行沟通,沟通时护理人员应更加积极主动,站在患者的角度为患者考虑,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的感觉,进一步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对于长期接受透析的患者,更应主动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让患者及其家属深入了解透析并告知其遵医嘱透析的重要性,取得他们的配合。透析前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②透析期间,建立并固定好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利用機器调控系统调节速度,最开始由50 mL/min逐渐调大,在15 min后达到200 mL/min。待血流速度稳定后,设置报警阈值,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警惕突发情况的发生;患者透析结束后留取患者的血液标本送去生化检查,了解透析效果;拔出透析时所连接的导管,压迫穿刺点20 min左右,同时观察患者的血压和呼吸情况。
1.2.2 降糖药护理 (1)降糖药物的使用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不同的药物在护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磺脲类降糖药物应在饭前30 min服用,以避免药物剂量过大、进食量较少和运动量较大的老年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情况;而双胍类降糖药物则需在进餐时和餐后服用,以减少药物带来的胃肠道反应,同时双胍类药物在用药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肝功能和尿酮体,及时告知患者药物使用的不良反应,做好相应的解释工作,避免患者及其家属处在过分紧张的状态。另外,双胍类药物中的苯乙双胍胃肠道反应较大,易导致患者出现酮尿高乳酸血症,对于存在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良和低氧血症的患者禁用。而降糖药物中的阿卡波糖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腹胀、腹痛、腹泻或者便秘,因此在用药时需和第一口饭一起嚼服,但对于患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禁用。
(2)胰岛素作为降糖的常用药物,应用广泛,且用药的不良反应较多,因此在药物使用的过程中应谨慎使用:①不同的胰岛素在剂型方面存在差异,在使用的胰岛素之前需认真核对药物剂型,注意药物注射剂量,避免药物剂量不准而造成的一系列的不良反应;②胰岛素在药物疗效方面分为长效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因此在药物使用时间方面也许注意,短效胰岛素应在进餐前30 min内服用,而中长效胰岛素无需规定用药时间;③在注射胰岛素的过程中应随时更换注射部位,不宜在同一个位置反复注射,且胰岛素宜放置在温度在5℃左右的冰箱中保存,注意胰岛素的有效期。
1.2.3 血透日的降糖药护理 血透日的降糖药护理应按照胰岛素的使用规范执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短效胰岛素的使用应在餐前执行,且血透开始前一餐需停止注射胰岛素;②患者注射的胰岛素为早晚餐前的混合胰岛素,应在血透日当天将早餐注射的剂量减少30%,在患者血透期间可叮嘱患者适当进食,避免低血糖的发生,若患者无法进食,可予以患者50%的葡萄糖注射液,注射液的剂量应结合患者的血糖值来确定。在患者的血透期间如发生低血糖的情况现测量患者的血糖值,及时通知医师,静脉注射50 mL左右的50%的葡萄糖溶液,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15 min后再次测量患者的血糖。
1.3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血透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血糖的控制情况评估患者的临床效果,分为完全改善、部分改善和无明显改变3种,以前两种相加表示有效,记录患者的有效率,对比患者血透前后空腹血糖的差异。
1.4 统计方法
将所有的数据录入SPSS 22.0统计学软件中,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行t检验和χ2检验,分别以(x±s)和[n(%)]的形式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6例尿毒症合并DM的患者中临床症状完全改善的患者有23例,部分改善的患者有19例,无显著变化的4例,有效率为91.03%;46例患者中无一例患者在透析期间发生低血糖的情况;患者在护理措施实施前血糖的数值为(7.55±1.12)mmol/L,实施后患者的空腹血糖为(6.55±1.21)mmol/L,前后数值经统计学检验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4,P=0.000)。
3 讨论
慢性肾衰竭的常见病因就是由DM引起的肾脏疾病,当疾病发展至晚期时最易引起的表现就是尿毒症,对于此症状的治疗临床使用最为频繁的就是血液透析治疗,几年来,血液的透析治疗的疗效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提高,使得尿毒症患者的生命周期得到有效的延长,但对于合并DM的尿毒症患者而言,如何在血透期间保障降糖药物使用的良好效果是临床工作者需时刻关注的问题[3],因此研究选取46例尿毒症合并DM的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加强患者在血透期间的降糖药物的护理管理来保障患者血糖的控制情况。
该文研究发现,46例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1.03%且患者在血透期间未发生低血糖等并发症,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的数值较护理前相比得到有效的控制,由此证明加强患者血透期间降糖药物护理的重要性。该文在研究中,针对不同的透析患者予以不同的护理方案,针对性地调节患者的心理狀况,避免患者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引发生理的变化。同时对于不同的患者予以不同的用药方案,告知患者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避免患者因药物因素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反应[4]。并且在患者透析期间全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可以有效地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另外在患者血透期间,根据患者使用胰岛素的剂型的差异选择不同的用药方式,如使用短效胰岛素的患者在透析开始前一餐停止注射胰岛素,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受药物和透析双重因素影响出现低血糖的情况,保障患者透析期间的安全[5]。最后加强患者在透析日期间降糖药物的护理干预,并积极地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在保证降糖效果的同时,也为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提供保障[6]。
综上所述,对于尿毒症合并DM的患者加强其血透期间的用药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糖方案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控制患者血糖的同时,也避免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情况,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王美凤,张岩郅.综合护理降低尿毒症患者血透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2016,37(1):54-56.
[2] 李珊珊,张雅琴.尿毒症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2):1111-1112.
[3] 沈海涛,张章盛,张灿伟,等.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血透治疗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24):2919-2921.
[4] 梁虹,高海娥,李飞,等.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5):1056-1058.
[5] 施素华,陈燕波.血液透析滤过清除女性DKD尿毒症患者小中分子毒素的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7):1506-1508.
[6] 王伟,张国召,任稹,等.尿毒症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7,23(4):58-59,82.
(收稿日期:2019-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