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婧 王桂月 刘科春
中图分类号:G647;G20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4-0145-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4.066
2019年似乎是一个舆情危机渐渐浸润我们自身周边的一年,这一年里,原本以为距离我们很遥远的舆情事件一件接着一件在我们周边发生,像一只不知会从何处飞来的蝴蝶,无意间就掀起不小的旋涡。而高校似乎越来越成为这个漩涡中一个重要的风浪场。据人民网舆情监测中心网页显示,2018年中国舆论场人群画像中,学生、大学生、教授、校方、博士、专家这些与高校密切相关或部分相关的单词赫然成为词频分析图中的热门词汇[1]。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事件将这些人物画像推上了热搜榜呢?这些事件具有怎样的共性特征?又更容易发生在哪些领域、涉及到哪些人和哪些场所呢?回顾并分析总结这些要素无疑将会帮助我们掌握舆情发生的客观规律,从而给我们在预测、应对、控制并引导舆情时提供有利的线索。
目前对这些舆情事件的梳理的大多是舆情监控平台,如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蚁坊软件、蜜蜂研究院等。本文将立足于探寻高校舆情发生发展规律为目的,以上述三家舆情分析机构提供的19年1月-7月高校相关舆情危机事件为分析样本,用文本分析和词频分析的方法探究这些事件的基本特征,以试图为高校预测、应对、控制并引导舆情提供借鉴。
其中词频分析法是目前研究热点问题最常用的一个方法之一,也是本文所用的主要分析方法。学界普遍认为词的某些波动是与社会现象或情报现象有着密切联系的;因此可以用词频分析和预测一些社会现象与情报现象[2]。目前这一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学科领域分析、文学作品深挖、期刊主题变迁等各个领域[3]。本文将主要在对所搜集样本的主题、涉事主体、场景等几个方面分析时应用该方法。其中,样本是指上述三家舆情分析机构在列举或论及舆情危机事件时所采用的标题,一般情况下,新闻标题表达了新闻内容中最为重要的信息,在新闻语篇的编码和解码过程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角色[4]。
1 样本收集
为增加样本的针对性,在进行样本搜集之前,有必要对纳入本论文探讨范围内的样本进行一下限定。本文探讨的样本是因引起社会争议而使高校陷入舆情危机的事件,不包括政策性发布、一般未引发争议的新闻事件以及正向新闻事件。但人民网数据中心有某些政策性发布是针对危机事件而做出的回应,则以该危机事件的主题类型予以保留。
此外,因高考与高校生源与招生政策密切相关,因此涉及高考的舆情事件也在其中,但是剔除了其中政策发布型新闻。
在高校范围界定上,依据教育部给出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5]中给出的名单,参照百度百科的说法,本文将其界定为本科类大学、专门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院。
按照以上标准,本文共收集样本69件,来源分别为:人民网舆情频道、蚁坊软件舆情报告、蜜蜂研究院。
2 舆情危机事件分析
2.1 题目中出现的基本词汇的词频分析
因本文主要目的是探寻舆情危机事件的共性特点,因此个性化的学校名称、事件发生的行政区域名称删除后,用图悦词频分析软件可以初略地分析相对热门的词汇,如学生、教育部、学校等,涉及涉事主体和相关主题,同时也可发现教育部也占了相当的比重,这一方面说明了教育最高主管部门对舆情事件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反应了上半年舆情危机事件在某种程度上推動了教育领域的规范化,因为教育部门的出现除了回应,更重要的作用是给出了相关政策。此外,我们发现“教育部”一词在样本中共出现5次,其中有4次来源于人民网舆情频道,这也说明了不同话语体系下的舆情监测平台对舆情危机事件关注点的差异,人民网更重视事件的解决与给社会带来的长远影响,即其所带来的政策的改革与推进。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每一次舆情危机的解决其实也是积累下的社会矛盾的缓和,其科学性和有效度将为多元主体利益冲突提供一个泄洪口,从而推动利益共同体的形成,为社会进步提供了一次契机。
为了更详细的分析高频词的地位和性质,我们导出了词频分析列表,从中删除无关词汇、合并归纳同类词汇后,出现两次以上的词频如下图1。
由上可以看出,“学生”这一词汇出现频率远远高于其它词汇,可见围绕学生发生的相关事情始终是高校需要高度重点关注的。其次是女性、招生、暴力、博士、校方、学术与论文相关词汇出现的频率也很高。这些词汇有的是本就是属于“博眼球”词汇,比如性与暴力;有的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价值观的多元化,社会给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期待所带来的,比如“招生”这一次词汇背后的教育公平问题,就业求职相关词汇背后所代表的教育价值实现的问题,博士、学术与论文相关词汇背后的学历与素质问题;有的是在描述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而有的则是社会商业人员假借教育的名义进行的以敛财为目的的违法违规活动。
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词汇有的指向的是事件主题,有的是涉事主体,也有的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些环节,还有的是事件发生的场景。下面,笔者将对样本中涉及的涉事主体和涉事场景做一个词频归纳。
2.2 涉事主体与涉事场景分析
涉事主体是指做出引发争议行为的人或机构、因未做出社会期待的行为而引发争议的人或机构。而场景指的是事件发生的情景、领域或在教育过程中所处的环节。
从上述词频图可以看出,排在前两位的是校方与学生,两类比例高达43%,几乎占去了半壁江山,可见在高校舆情危机中,校生矛盾是主要矛盾。从样本中可以看出,这些矛盾出现在招生、学费收取、学生管理、师生关系、毕业等各个环节,是舆情出现的重灾区。其实涉事主体,如教职工、高学历者、社会商业人员所涉及的事件也占有一定比例,不容忽视。
在上述维度的文本分析中,发生场景是最不易定位的一个,因为许多事件并没有有形的地点,甚至环节也不甚明确,有些虽然发生在校外,但不能以单纯的校外事件论处,比如抑郁症学生自杀事件,虽然自杀地点是在校外,但更有价值之处却是在给校方在心理安全机制方面的启示。因此本文在定性场景时将遵循有指导意义的原则,即本着给高校学生工作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分析指导的原则。其中定性为校外的多为校方及其教职工无主观过错、过失及争议性行为,但需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和引导。
从图3可以看出,涉事场景涉及校外、招生环节、宿舍、校园、学术领域、毕业就业环节、师资管理、学费收取环节、师生沟通、社会实践、心理健康环节等。除了校外场景之外,招生环节、宿舍、校园、学术、毕业就业和师资管理几个方面属于高危领域。究其原因,可能因为这些领域涉及到教育公平、人身安全、诚信等现下民意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词频分析和文本分析发现,教育公平问题、教育价值实现、学历与素质、学校管理、校园商业活动、学生人身安全等是引发高校舆情的热点要素,而招生、学费收取、学生管理、师生关系、毕业就业等环节是舆情出现的重灾区。高校相关部门如果对上述要素和环节保持高度敏感和警惕,将大大有利于预防和应对舆情危机。
【参考文献】
[1]人民网舆情频道《互联网舆情传播关系出现的三个新特点》http://yuqing.people.com.cn/n1/2019/0626/c209043-311971
73.html.
[2]马费成,张勤.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热点——基于词频的统计分析[J].情报学报,2006,25(2):163-171.
[3]刘奕彬.词频分析方法在“热点”类文章中的应用研究,硕士论文,2019.5.
[4]楚君,周君.报纸新闻标题的功能研究,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
[5]教育部官网,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29/201505/187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