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
上世纪80年代初,钱钟书的小说《围城》如一件尘封已久的珍贵文物,被学界挖掘了出来,成为争相阅读的书籍,一时间竟有“不读《围城》,枉为读书人”的说法,各路媒体记者前去采访钱钟书,想向人们介绍一个学者之外“围城故事”之中的钱钟书,钱先生一一拒绝,理由是“吃了鸡蛋就好,何必去了解下蛋的老母鸡”,这属于典型的“钱氏幽默”,钱先生自然明白知人论世的意义。或许是对“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观念的尊崇,当友人命我为彭康先生的小说集《香气缭绕》作序,我踌躇再三,颇感棘手。可能是机缘未到,我与彭康先生至今未曾谋面,对他的经历和写作了解甚少,深恐写下的文字言不及义,泛泛而论。好在手头有几种彭康先前出版的作品集,通过一些时日的阅读,将他散落在不同作品中的个人信息聚合起来,大体将其生活经历和写作履历串成了一条线索,他的形象逐渐清晰,成为了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彭康幼年即离开陕西故乡,跟随父亲来到青海油田,高中毕业接替父亲工作,成了一名长年累月辗转于西部高地荒漠戈壁的采油工。可以想见,在远离尘嚣、几近于外界隔绝的野外环境,他所感受到的那份孤寂,也许是为了排解精神的孤独,他开始了写作,此后,调入机关工作,一直以业余作者的身份保持着持久的写作热情,并且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曾在“中华铁人文学奖”——这个石油行业的最高文学奖项的评选中获得提名奖。我读他朴实自然文字的同时,想象他是一个谦和而诚恳的人,这印象与他印在作品集勒口的照片所呈现的敦实形象也高度吻合。
彭康因父辈与石油结缘,此后在青海石油行业的多个岗位摸爬滚打,可谓地道的“石油人”,而他的创作,也多取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同样可谓“石油文学”。追根溯源,中国的石油文学的出现是与一个民族现代化梦想联系在一起的,为祖国的建设和富强愿景提供能源支持的行业目标,内在地规约了石油文学的价值取向,一曲唱遍大江南北的《我为祖国献石油》,成为表现石油工人生活的各类别艺术共有的激越昂扬格调的表征。在上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发青海石油资源之初,李季、李若冰等知名诗人、作家,便来到高原腹地的石油开采一线,实地采访,体验生活,写出了《柴达木小唱》《柴达木手记》等一批脍炙人口的作品,他们笔下最常见的是石油工人风餐露宿、顶着烈日酷暑、冒着风雪严寒忘我劳动的场景,所歌咏的是四海为家、乐于奉献的精神,是把“小我”融入国家意志和集体利益的崇高思想,文学话语与时代话语的融合,从而建构了一种刚健豪迈的文学风格,在很长时间里作为写作基因与经典范式或隐或显地影响着青海石油题材的写作,至今依然不失为“石油文学”身份认证的标准和价值判断的尺度之一。直至上世纪80年代,文学与特定文化诉求的啮合关系渐次松动,石油文学也逐渐改变颂扬体式的单一样态,开始关注那些时代共名之下被化约的生活图景,开始挖掘那些被宏大叙事所遮蔽的个体经验,在呈现石油开采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过程中突破既有的写作模式。彭康恰是在这一写作氛围中走进了文学,从起步之时,便以人性关怀的角度审视坚守在荒原戈壁石油人的生存境遇与命运遭际,剥离以往石油文学中赋予基层劳动者身上金色的光环,还原他們在荒寒环境下的喜怒哀乐,内心的挣扎、无奈甚至苟且,这使他的创作在视角、叙事方式与情感基调与传统石油文学相比,都显现出某种异质性。
在我看来,彭康对传统石油文学风格的疏离并非源自对模式化写作的警觉,而是对自己切身经验和生活实感的珍惜。作为一个数十年厮守在高原油田的人,他深知所从事的是一个需要与荒凉、寂寞、艰辛为伴的职业,石油人青春的容颜在风沙的吹打下皲裂,要忍受与家人分离的煎熬,还要迎接可能随时而来的猝不及防的危险,这种工作和生活状态,在曾经的文学书写中被赋予了一种崇高的意义,这无疑是有价值的,但毋庸讳言的是,这种书写也屏蔽了生活的严峻和粗粝的一面,忽略了那些鲜活的个体生命独特体验和心灵世界。彭康显然不愿意舍弃岁月留在生命中的擦痕,不愿意服膺经典化的叙述而牺牲自己的体认,他曾在一篇题为《我的阅读与写作》中说,“对我来说,阅读与写作却是重要的,是我内在地一种现实需要,离开了她们,我活得不开心,就不快乐,因为我不喜欢掩饰,不喜欢掩饰后的现实画面”,可见,他选择了遵从内心的需要力图直面真实的写作,本能地拒绝着矫饰,他要用文字照亮那些“暗淡的角落”,去发现那些终年奔波在荒原上的平凡生命中所散发的温热。
正是对感同身受体验的重视,彭康在油田的经历成为其写作重要的生活资源,他的小说大多是在讲述一线采油工人和油田机关职员的故事,早些年出版的小说集《荒原不长庄稼》如是,即将付梓的小说集《香气缭绕》亦如是。或许,荒原上的井架、抽油机、输油管道,风雪中的孤独,钻井工略显粗鲁又真挚饱满的情谊充盈着彭康的青春记忆,所以,每当触摸旧日的生活印记,都会让他情不能已。小说《陪狗过年》回忆了“我”三次除夕的经历,第一次是“我”刚参加工作不久,除夕夜轮到我值班,荒原夜晚,独自一人,在天然气停供的值班室里,吞咽着的饭菜,度过了难忘的新年。小说中“我”打开冻得邦邦硬饭盒的过程颇费周折,一连串细节的描写生动传神,想必是有真实的生活依据的。远离亲人和家乡,同时远离节日氛围独自过年的经历对于石油人而言似乎司空见惯,但实际上却偏离了正常的生活轨道,留下了难以弥补的欠缺,“我”在委屈失落心境中过年就是无数高原石油人非常规生活状态的写照。这篇作品不仅仅再现的是石油人的一种生活状态,更是传递了一种温暖,小说写到“我”的在“狗年”来临的之际,在野外值班室和一只流浪狗共度除夕的经历,选择留在野外不是因为职责,而是出于深切的同情与怜悯,暗含人性关怀和尊重生命的题旨。小说《夜间行动》写了转井队一次连夜抢修事故的故事,这次事故本是青年女工小刘工作失误所致,为了应对次日的检查,全队出动消除事故痕迹,这次行动的初衷确乎有些不堪,但为了全队的荣誉也为了同伴摆脱事故责任,那种相扶相携的侠肝义胆着实让人感动,这是共同在荒原度过漫长寒夜所凝结情谊的真挚流露。彭康在这一类小说写作中呈现的是曾经的一线采油工的情感底色,体现了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对于友谊、忠诚、善良的理解。
彭康在涉及企业机关职员生活的小说,则展示了庸常、琐屑的,一地鸡毛式的生存状态。小说《信用卡》《电话》,前者写某机关中层干部,处心积虑,揣摩领导意图,不落痕迹地巴结领导,但最终百密一疏,算计不当,在极有可能得到提拔的关键时刻功亏一篑;后者写了一名机关秘书,整日陷入琐细公务不能自拔,即便到基层挂职也不得清净,原单位电话终日响个不停,他使出浑身解数,费心劳力,想和所有人搞好关系,最后还是被排挤捉弄,在机关裁员中被安置在基层。彭康的这一类小说与近期流行的官场小说、职场小说有所不同,没有波诡云谲的宦海沉浮、勾心斗角的职场风云,没有硝烟和生死倾轧,着意表现的是机关化生存以及密布其间的潜规则对人的精神的伤害,如钝刀子割肉一般给人带来暧昧的持续不断的痛楚。多年的机关工作,让彭康深知其中的运行原则和行为方式,故而,在创作中,对处在不同职位的机关干部的心理拿捏准确,人物行为的逻辑线索明晰,更重要的是,他对机关生活的叙述,依然贯穿尊重人的精神这一价值诉求,避免了某些官场小说揭隐私挖黑幕的恶趣。
在彭康对平凡人生和小人物命运的书写中,潜藏着一种道义的力量。在《你是一只羊》《卧铺票》等作品中,渗透着对那些底层弱势群体的人道同情。《你是一只羊》写先后离开阳世的一对父子,在另一个世界的一番对话,父亲描述了儿子离世以后发生的种种事情,儿子进城打工,为抢救公物丧生,工厂送来了抚恤金,扣七扣八,剩下的正好是购买一只羊的价钱。人的生命价值等同于一只羊,对此,长期处在贫穷境遇中的父亲,认为价钱很公道,并且将买回一只羊看作自己的家转机的开端。这是一个读来令人窒息的故事,农民工的生命被漠视,农村生活的贫穷与破败,处于社会底层喑哑无声的草民的无奈与悲哀,共同渲染出浓重的悲剧氛围。而《卧铺票》中两姐妹为照顾患病的亲人补购一张卧铺票所遭遇的侮辱,则从一个片段展示了现实中缺乏同情心的冷漠现象的存在。彭康无意于批判或谴责,他只是以一颗悲悯之心去感受生活中不幸与苦难,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种种裂隙,继而为那些置身社会边缘的弱者发声。在这里,彭康表现了一切优秀的寫作者共同的品质,那就是富有良知与爱的情愫,书写有担当有温度的文字。
彭康的小说从整体上讲,是具有明显写实性质的,根植于现实生活,追求真实再现,强调场景画面的质感,叙述朴实自然,加之小说表现的基本场域与其本人的生活场域重合,使得读过他作品的人,不难产生这样的印象,这是一个本色、质朴的写作者。然而,事实上,彭康在艺术表现上是作过多方面探索的,有着绝不偏狭的审美眼光,呈现了多种可能性。前文提到的《你是一只羊》采用了离开阳世的父子对话的叙述方式,更早一些时间的小说《人羊》采用了死去的羊的灵魂自述的方法,给他写实性的小说增添了奇异的色彩。本集收入的作为书名的小说《香气缭绕》,则显示了诗化小说的特征,小说中的 “我”暗恋自己的师傅孙丽,孙丽大不了我几岁,是一个浑身散发着迷人香气的姑娘,“我”因她身上的香气爱上了她,孙丽经历了种种情感波折,不告而别离开了油田,“我”四处寻找,想再一次嗅到那扑鼻的香气。这篇小说不事细节的逼真描述,没有针脚绵密的情节编织,却是在传达一种情绪,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对于爱情、对于一切美好事物略带懵懂的憧憬与向往,这是一篇带有哲理意味的小说,“孙丽”及其香气并非现实的存在,是虚拟的精神性的象征,是“爱与美”象征,“我”遵照孙丽不仅仅是对爱情的追寻,而是对理想的追求。这又是一篇抒情气息浓郁的小说,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我”的直抒胸襟般的心灵剖白,梦境与现实的交融,文字清丽旖旎,整篇小说灵动飘逸,诗意盎然,与他惯常的朴实风格差异极大,这显然是他有意识地拓展艺术表现的方式,积极探索的成果。写作者不断改变自己正是创作活力的体现,彭康的这一努力,预示了他的写作远未定型,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出人意料的表现。
多年来,彭康保持着一个业余写作者率性、自由的心态,他拒绝功利化写作,而愿意把那些与自己的生命体验血肉相连的石油人的故事讲述出来,并且带着自己体温。他一直走在探索的路途中,虽然崎岖,但他走得很坚定,走得也很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