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氏家训看乡村廉政文化阵地建设的新途径

2019-12-17 08:03黎莉
山东青年 2019年10期
关键词:廉政文化

黎莉

摘 要: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风正,民心顺,国家兴。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杨时其人及其家训,杨时家规家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立身做人的行为标准,它不仅惠及子孙后代,而且对当今的廉政文化建设也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杨时;杨氏家训;廉政文化

一、关于杨氏家训

杨时,字中立,号龟山先生,宋南剑州将乐县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到洛阳拜师程颐时,留下了尊师重教的千古佳典“程门立雪”,流传至今。杨时一生精研理学,特别是他“倡道东南”,对闽学的兴起,有筚路蓝缕之功,被后人尊为“闽学鼻祖”。 宋政和五年(1115年),杨时亲自编修将乐杨氏第一部《弘农杨氏族谱》,制定杨时家训十条。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杨时曾立下家规:“三餐饭蔬不论脆甘酸苦,只要可以吃的,就不可有所嗜好;衣服鞋帽,不论布料精细,只要合身,就不许挑挑捡捡;所住房屋,尽管简陋,只要还能居住,就应安居乐业,不要羡慕别人雕梁画栋……”从衣、食、住、行各方面严格要求后世子孙崇尚简朴,防止奢靡堕落。正因为有了如此严谨的家规家教,杨时一家三代,祖孙12人中了进士,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

此后各朝代杨时后裔谨遵祖训、恪守家规,以传承祖德为核心的家风也愈见浓厚,家风文化的内涵大大丰富。明代杨氏家训为:勤耕务读,敦伦孝亲,卑无犯上,富莫骄贫,居仁由义,睦族和宗,布衣菲食,气忍家宁。清代杨氏家训主要内容有:顺父母,睦兄弟,和宗族,完国赋,务勤俭,勤耕读,谨丧祭,慎嫁娶,安本分,禁非为,守公法,记铭言。现代将乐杨氏族谱家训32句,“十八个不准”,对忤逆不孝、兄弟阋墙、虐待子女、伤风败俗、好逸恶劳等有悖伦理的行为坚决反对,并谆谆告诫家人谨守勿忘,遵规执行。这些家规家训内容具体详尽,都围绕杨时祖训这个根本来制订。它们是杨时后裔凝聚家族、规范后人的行为准则,是杨时家风文化的一个灵魂,潜移默化地教育和熏陶着杨氏后人。

二、关于杨氏纪念馆廉政文化阵地

杨时纪念馆是为纪念杨时修建的纪念馆,位于将乐县古镛镇,馆内收藏有关杨时的史料20余种、图片和图表60多幅,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全面展示了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生平事迹和理学文化。

1、杨时家训:刻骨铭心的廉政“警示”。

杨时兼具理学、经济(经邦济世),气节(道德)、文章(诗文)“四长”,其理学思想是将乐县文化资源中熠熠闪光的瑰宝。杨时一生清正廉明、安贫乐道,积极宣扬儒家传统思想和道德观念。他身体力行,明德修身,践履崇实,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杨时自24岁登科及第步入仕途后,历任多个官职,但始终保持勤俭节约的美德,身后萧然,家徒壁立。正因为杨时注重清正廉洁,具有伟岸正直的美德,所以他才敢于抗佞排奸,与邪恶势力作斗争。杨时家规家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传承的是健康、向善的淳朴家风,同时也是在漫长岁月中总结出的刻骨铭心的廉政“警示”。杨时独特的人格魅力,他的安贫乐道、清正廉明对后世仍具启发和借鉴意义。

2.传世家训家规焕发时代生机

家训家规源远流长,是先辈留与后人的为人处世宝典,它所推崇的“忠孝礼义廉耻”乃是个人“修身”、“齐家”的准则,是规范约束族人的典章制度。传世的优秀家训家规,不仅能够孕育出良好的家风,惠及子孙后代,而且还会超越家族的范围,弥补社会教育的不足。

穿越千年时空,宋代理学大师、闽学鼻祖杨时的家训家规依然焕发无限生机。即便没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样简易明白脍炙人口的治家格言,但那言简意赅的“父慈、子孝、臣忠、夫义、妇从、友恭、敬长、择友、睦族、和邻”简简单单的二十个字却涵盖了修身、慈孝、处世、治家、为政等方方面面的内涵,仍极具现实意义。传世的家规家训,我们在传承与弘扬中要去芜存菁,使之融入时代精神,做到古为今用,服务于时代。

3.立雪精神传千秋

杨时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上接濂洛之傳,下启罗从彦、李侗、朱熹之绪”,被尊为“程氏正宗”、“闽儒鼻祖”。“程门立雪”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美谈典故,“诚学穷理、尊师重教、爱国怀乡、清廉为民”的杨时精神和治家格言代代相传,泽被后人。

“富贵如浮云,苟得非所臧。贫贱岂吾羞,逐物乃自戕。胼胝奏艰食,一瓢甘糟糠。所逢义适然,未殊行与藏……”杨时在含云寺写下著名的《勉学歌》。他教育后人这样做,自己亦率先垂范。杨时自24岁中进士后,历任官职数十个,一生安贫乐道,清正廉明。告老还乡时,按惯例可得官绢200匹、白银300两颐养天年。但杨时却推辞说:“乞恩惠于八闽,山无米,地无租”,两袖清风而回。

一部祖训,传承好风气,一本家规,传播正能量。漫步于怡居宜业的“深呼吸”小城,行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活态文化的基因,深深扎根于华夏儿女家国情怀的追思、惠顾和眷怀之中。杨时的故居等遗迹虽已湮没于历史的风烟之中,但杨时的优良家规家风,尊师重教的“立雪精神”,却一代一代流传不息,融入了将乐人的血脉之中。

三、关于廉政文化阵地建设的新途径

在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三明的同时,充分挖掘传统廉政文化资源,依托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加大投入,建设廉政文化主题广场、廉政教育纪念馆、廉政文化宣传栏等。通过有机整合,串珠成链,构建兼具传统文化和现代气息的廉政文化广场,让每一个参观点都发挥着独特的廉洁教育功能,拓宽新的廉政教育阵地。

1、“村规倡廉”。在各县市(区)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建议悬挂以“村规民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漫画、宣传标语等,可以布置“清、德、廉、信、仁、淡”灯箱,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形式,引导大家遵守村规民约、警句常记于心,重新唤回乡村文明新风尚。

2、“文化促廉”。比如:可以在建设廉政文化广场过程中,部分突出一石、一柱、一屏、三栏,使廉政文化逐步从“文件”走向“文艺”、从“会场”走向“广场”、从“参观”走向“参与”。一石,即廉政文化广场主题石,与美丽乡村景致相得益彰,让休闲的群众耳濡目染,沐浴廉政清风。一柱,即百廉柱,在12根柱子上运用了一百个不同字体的“廉”字镌刻而成,寓思想、教育、艺术于一体,进一步弘扬了新风正气,传播了廉洁理念,让党员干部和群众再次接受廉政文化作品的熏陶,营造崇廉倡廉、拒腐防变的氛围。一屏,即在廉政广场安装LED屏,定期播放廉政教育宣传片、党风廉政教育专题片、反腐倡廉公益广告,并将惠农政策、重大事项等及时进行公开,确保群众参与监督。三栏,即历代国家领导人廉政语录宣传栏、《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宣传栏、《中国纪检监察报》阅报栏,通过正面倡导,促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入脑入心,全面提高社会知晓率。

3、“家训崇廉”。建议充分发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化作用,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廉耻、戒惧之心,启迪道德觉悟、提升道德情操,比如:将乐县杨氏,积极参与开展传统家规家训教育活动,围绕崇廉尚洁、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主题,深入挖掘本区域历史文化资源,对传统民居、宗祠、碑刻和族谱中相关家规家训进行收集和整理。在村落各乡村旅游路线沿途设置宣传牌,与二十四孝相得益彰、相互融合,使传承家规家训活动融入百姓生活。

通过廉政文化广场通过将“村规倡廉”、“文化促廉”、“家训崇廉”三部分串珠成链,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廉政教育基地,犹如一次“清风之旅”,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政教育,增强廉洁意识。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委党校,福建 三明 365000)

猜你喜欢
廉政文化
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关于反腐败的思考
西柏坡精神对当今廉政文化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