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林 张玉平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实验研究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生命化教育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的心理因子产生的积极变化均好于对照组,这说明在体育生命化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获得积极的主观体验,从而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乐观的心态。
关键词:生命化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部分,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拥有健康的心理对其一生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学这个时期,大学生的思维、情感、意志逐渐走向成熟,而情感与理智、学业与社会生活、理想与现实等各种心理矛盾冲突交错,容易造成心理障碍。[1]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心理教育,很容易将那些脆弱的大学生逼上绝境。因此,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本研究在体育课程中实施生命化教育,进一步探讨生命化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改善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
XX学院2018级普修课2个班的58名学生为实验班,其中男生30名,女生28名,按照研究设计的体育生命化课程干预模式上课;2018级的其他2个班共60人,采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作为对照组。研究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理健康变化情况。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查询和检索期刊索引的方式搜集体育、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有关文献资料,从而较详细的掌握了本专题的形态现状和前沿动态。
(二)教学实验法
在教学实验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内容、进度安排一致,由同一教师任教。实验班主要是在体育教学中以身体直接感知、身体自我认知能力、正念引导、的体验式教学和探究教学相结合为主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学中渗透心理教学方法以激励和维持学习动机。
(三)问卷调查法
在体育生命化干预模式实施前后用《SCL-90心理健康量表》问卷对被试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测试。
(四)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结果,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使用SPSS20.0 软件对问卷统计的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有无差异性。
三、研究结果
(一)实验前排球和篮球班实验组与对照组SCL-90各项指标对比
(二) 实验后排球和篮球班实验组和对照组SCL-90各项指标对比
表2可以看出排球实验班的各因子呈不同程度的降低,实验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4项因子与对照班有非常显著差异,焦虑、偏执2项因子与对照班有显著差异,抑郁因子、敌对因子、精神病性因子没有差异但有不同程度降低;篮球实验班的强迫症状因子与对照班有非常显著差异,焦虑、抑郁、偏执3项因子与对照班有显著差异,躯体化、恐怖、人际关系、精神病性4项因子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以上数据说明体育生命化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良好作用,教师在课堂组织中多采用积极鼓励语言,运用民主式指导,给予学生发言权,让学生在练习中进行自我正向强化,采用正念训练,首先对自我关照,从呼吸转到注意力,既从关注自我开始,逐渐关注学习本身。以此构建出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学生在技能学习的同时,不自觉会受到课堂环境的影响,减轻不良心理,从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照班在实验后,各项因子都有降低,说明体育生命化教育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教师在长期备课过程中,也会不自觉的显现生命化教育的一些基本要素。
四、结论与建议
研究表明,经由体育生命化教育可以显著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体育生命化教育不仅增强了体质,提升了身体素质,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运动中对自我觉察能力的提高。当学生在运动体验中把自身体验当做观察对象,就形成了一个观察性的客体。学生能够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周围正在发生什么,自己的身体处于什么状态,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觉知的智慧。[2]这种对自我的觉知、对周围环境的觉知,不仅可以改善学生的不良情绪和行为,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
体育生命化教育干预课程以运动技术为载体,技能练习为手段,身体感知为主线,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对自我动作姿势的察觉,加强学生对情绪和身体状况的感知。进而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状况,提升心理调节能力,以及对压力的缓解能力,减轻忧郁、较少焦虑等,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3]同时,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多与同伴交流,尽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如,在排球对练的抛垫练习中,教师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就会按照自己的习惯随意抛球,对练就失去了意义。在体育生命化教育课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抛球的同学一定要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能够有效的预判抛球的路线和位置,看看想的和做的能否达成一致,另外还要尽可能的与同伴沟通,这样抛球,对方垫球是否舒服,如果你来垫球想要什么样的抛球。对于垫球的同学来说,自己要主动去找合适的时机和位置,等待时尽可能的快速的对身体姿势进行一次扫描,动作是否正确,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没有做到放松。经过这样的课堂布置,学生就会带着觉察与觉知来进行练习,也会在练习中对自我进行觉察,同时对同伴、对球、对周围环境都有一个清楚的觉察,学生就会养成专注做一件事的习惯,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达到了生命化教育的目的。生命化教育下的体育课要求学生在运动中学会自我觉察,养成集体观念,要求学生在思想感情上相互沟通,在运动中互相支持,增强责任心和果敢性,在运动中体会体育精神。
[参考文献]
[1]马梅英“探究式”健美操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验研究及策略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2):239-241.
[2]谢晶,张红月.正念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1-5.
[3]吴昕宇.正念训练在教育中的应用及实践建议[J].基础教育参考,2019(11):6-8.
2017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高校思政研究专项课题:生命化教育對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以公共体育教学为例(GS17108);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8YJC890044)杨志林,吉林化工学院体育部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作者单位:1.吉林化工学院体育部,吉林 吉林 132000;2.内蒙古包头达茂旗百灵庙第二中学,内蒙古 包头 0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