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019-12-17 08:00罗炀
北方经济 2019年11期
关键词:突出问题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经济

罗炀

摘  要:农村经济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石,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当前农业经济管理理论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提供制度保障、理论指导、构建良好发展平台等方面的作用。但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有的理论逐渐显露出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为此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便真正实现农业经济优质管理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  农村经济  突出问题  对策研究

农业经济管理是运用现代管理的手段和途径,优化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各种资源的调配和组合从而达到预期目标的工作总称。要想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稳健、可持续的发展,就应当以农村经济管理为着力点,充分利用农业、社会等资源解决“三农”问题。我国对农业的管理经历了从集中到分散的历程,现在随着合作社的成立又呈现出集中化的趋势。每一次改革的主要目的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基本国情,运用农业经济管理这一重要手段领导和管理农业促使农业发展,是通过合理组织充分调动一切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适时调整上层结构,在尊重客观自然规律及经济规律的基础上,解放生产力从而发展生产力,进而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融入市场中,利用市场法则实现优胜劣汰,让市场与农产品双向满足,从而促进农业经济整体的快速、优质发展。

一、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提供制度保障

农业经济管理方法已经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制度,实践证明农村经济发展中农业经济管理可为其提供制度保障。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规范发展行为。农村经济发展中,应用经济管理方法可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并通过执行管理制度规范农民的农作行为,合理分配农业资源,提高农作效率,让农村经济发展得到有力支撑,提高发展质量。其次是优化发展制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在以往的一段时间中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通过经济管理方法可优化农村经济发展制度,转变农民传统理念,优化工作模式让農村经济得到突破式发展。最后是获取基础资料。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可直接获得农村发展的一手资料,分析资料后可以获得经营者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为优化管理制度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提供理论指导

为了促进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效率的提高,应当提升国民经济中农村经济发展的比重,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管理过程中确定经济发展目标,引导其朝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在以往工作中,农民对农村经济缺乏正确认知,工作方向十分混乱,仅依赖自身经验进行农业工作,导致农村经济发展效率低下,拖延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并且经济发展时产生的众多纠纷问题,为其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通过农业经济管理针对现有经济纠纷可提出有效解决措施,确保其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三)构建良好发展平台

对农村经济发展而言,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主要集中在资源、人才以及环境。若想推动农村经济稳定快速的增长,就应当对现有形势正确分析,通过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改变传统经营方式,激发农民工作积极性,有效缓解发展矛盾。首先,引进高素质人才可创新农村发展经济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可结合当地人文环境,制定具有文化特色的经济发展目标,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最后,可有效解决资源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最大化利用当地资源减少农民农作中成本的投入,建立农业经济发展的大平台。

二、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村社会保障力度不够

2018年我国从事第一产业劳动力数为21186万人,庞大的农业劳动群体需要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支撑,这关乎着我国农林经济健康稳步发展。从公共卫生角度来看,截至2016年,农村每千户拥有的卫生技术人数、执业医师数、注册的护理人数分别只有城市的39.1%、42.5%、31.5%,城市居民的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是农村居民的近两倍。在生活水平方面,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41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112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124元。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城镇为27.7%,农村为30.1%。农村的平均收入水平和平均消费支出金额,分别只占城市的40.3%和46.4%。农村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养老保险、社会救助等方面均未能满足农村社会的实际需求,现阶段农民享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比例仅有7.6%和10.39%,这严重削弱了农村经济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缺乏核心竞争力

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数量和质量的双轨运行,大气环境、水土条件、生产管理、质量标准均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但现阶段我国农业的总体产值并不高,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比上年增长6.6%,第一产业增加值64734亿元,增长仅为3.5%,但与农业增长值相对应的是17392.9万户纯农户和370009个农业服务组织。农业经济主体呈现出规模小、基础弱、抗风险能力低等特点,统计显示现规模经营耕地达100亩以上的农户占比仅为0.6%,经营10亩以下的农户数达85.2%,而日本90%的农户拥有50—70亩耕地,一个农户就相当于一个小型农场。一方面,由于农业是建立在自然再生产的过程上,存在天生弱质性和外部性,没有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很难提升农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过分依赖进口容易丧失我国农业在国际农产品市场的议价权,进而导致国内农产品供应出现异常波动。另一方面,农林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缺少资金的支持,资金是经济的血液,缺血就可能导致经济休克从而让管理彻底瘫痪。

(三)欠缺专业化管理人才

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较差,无法有效发挥农业经济管理的实质性效果。农业经济管理之中,需要管理者具有丰富的农业知识,但是,目前众多农业经济管理者缺少扎实的理论知识,无法构建多元化管理体系,欠缺工作积极性,无法与农业经济形式相结合调整自身知识储备,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市场化发展。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底,从事农林经济活动的构成人员中,受高中(含中专)以上教育的比例仅为8.3%。农村教育相较于城市存在滞后性,受到客观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缺少高素质人才,甚至存在知识和管理人员断层情况,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三、农村经济发展中优化农业经济管理的建议

(一)坚持特色农业发展道路

我国当前已经转变发展核心,通过加大经济发展力度,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农村作为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区域,需要迫切围绕经济发展开展研究,扭转落后思想,多角度全面提高其经济发展水平。应当从扭转思想入手加强学习,深入了解农村经济发展动向及发展趋势,吸收与农业相关的前沿科学技术,综合应用大数据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作出合理决策,从而提高管理效果与水平。制定管理规划过程中,应当渗透到农业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之中,对其进行评估考察,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在符合我国宏观市场发展情况下与地区优势相结合,推动优势产业和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大力推行“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建设,提升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对于拥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农村地区,则应当发展旅游业,吸引游客观光,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完善特色农业服务系统,通过实行特色农产品产销统购方式增加农民收益,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切实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丰富农业可持续发展内涵

农村经济发展应当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让农业发展成为良性循环产业,确保在经济发展中不会提前占用下一代的资源。农业经济管理环境保护属于重点工作。以农业生产为例,以往的农业生产中使用大量化肥农药,导致土地资源恶化,出现板结情况,水源、空气等自然资源也被污染。同时,合理规划工业用地,选择与农业用地相距较远的地区安置工业用地,避免工业用地污染农业用地。并且通过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在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需要遵循环保标准处理,禁止出现焚烧秸秆等情况。政府要加大环境处理的投入力度,对已经发生污染的地区要采取有效方法处理,才能为农作物生产经营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农作物产量的提高,进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三)组建高素质农业经济管理团队

大力培养“一懂两爱”的新型农业管理人才,只有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管理者才可能扎根农村、奉献农业。保证农业经济团队符合新时期农业经济的工作职能,可将农业经济部门归入公务員管理之中并赋予其行政监督、执法、管理的职能,可依据乡镇实际工作情况,适当增加农业经济人员的编制。人才作为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基础,应当全面加强培训教育,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投入到农业经济发展建设之中。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定期培训工作人员,提高其综合能力素质,保证人员储备能跟上经济社会的发展脚步,解决农业经济管理中产生的各种问题。

(四)落实扶持政策

国家相关部门与地方政府应当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发挥宏观调控职能,鼓励研究与开发新型农业技术,将农业科技的创新与发展作为推动新农村与现代农业的重大举措,制定鼓励转化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政策,通过各级科技、农业等部门,在财政投入等资源配置方面重点倾斜。政府和农业管理部门应开展多样化的科技信息宣传与农村科普活动,健全现有群众利益维护机制,处理存在的各种矛盾促进广大农户科技素质的提高。正确理解和落实国家相应惠农政策:如国家“优质粮食工程”“好粮油工程建设”,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及农机保险补助政策,完善农机安全生产的政策保障体系,全面推行“平安农机”示范区的建设,获得村民自治组织及各级财政的支持,提高机库棚、机耕道路的投入。搭建整除信息平台,充分利用自身经济与服务职能,加强管理农业土地承包合同,顺利流转农村土地承包权。并以此为基础,从不同角度出发,强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通过定期、不定期方式清查村级资产,做好农村离任干部的审计工作,强化农业经济管理,让当地农业经济迈入崭新阶段。

(五)采取多种融资方式

农业经济发展中,主要有两种融资渠道,一是受市场机制引导遵从商业利益适用价值规律调节的涉农商业性金融机构,例如农商行等金融机构。二是受行政规则调节的“政策化”融资渠道。但我国各地经济发展并不均衡,财政支出参差不齐,因此,农村发展情况差异性较大。政府应当实施统一规划战略布局,不仅需要政府拨款,还应当帮助各地农村实现多方面筹资,借助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金,可通过加强对保险、证券、银行等行业的指导协调,督促其制定有利于农业合理投资的措施,为农业经济发展牵线搭桥,重点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农业科技推广等方面,最大程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与环境,为农业发展提供动力。当地政府也应当将工作重心、精力更多投入到农业发展方面,引导有关部门加强“三农”服务,配合上级部门提高村镇财务及农村企业的财务管理,协助其将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与此同时,还应该建立相关职能部门的考核机制,对银行放贷、金融扶持等方面做量化考评指标,切实避免出现庸政懒政的现象。

四、总结

乡村振兴是我国实现整体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农业经济管理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经济发展水平。通过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坚持特色农业发展道路,不断丰富农业可持续发展内涵,组建高素质农业经济管理团队,真正落实扶持政策,采取多种融资方式不断提高经济管理效果,这有利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促进农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月侠.试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农家参谋,2019,(19).

[2] 赵蓉,高芳.新农村建设下对农业经济管理措施[J].现代农业研究,2019,(10).

[3]刘岚.浅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南方农业,2019,(18).

[4]刘德强.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5).

[5]范晓菲.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究[J].南方农业,2019,(14).

[6]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中国农村经营管理统计年报(2018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

[7]李晓丽.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农家参谋,2018,(18).

[8]李青,胡发刚.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存在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8,(4).

[9]吕月珍,邵永新,钱野,潘扬.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对新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以杭州为例[J].浙江农业学报,2017,(5).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大学)

责任编辑:代建明

猜你喜欢
突出问题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经济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关于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