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 杨晓峰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管理状况不仅会直接影响到财务管理状况,更加会对企业综合运营状况产生诸多影响。
目前关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多种理论:固定资产价值运动理论论述了固定资产相对于流动资产有着时间更长的特点,所以其价值转移和补偿也是一个逐渐转移的过程,因此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从投资采购、日常使用、报废处置三个阶段进行管理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质量,降低使用成本,促使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与产出相匹配,在保障正常运行时,尽量延长使用年限,进一步盘活闲置固定资产,规范固定资产的报废管理,提升报废固定资产的再利用率,提高残值处置回收额,实现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成本的最优化,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此外国内外的专家结合了其他管理理论(如六个西玛理论等)以及企业的实际案例研究提出了不同的管理方案。
国内外文献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研究共同点包含了固定资产如何有效的配置,提高其利用效果,在整个固定资产的寿命期内通过制度控制,实物管理等节约企业的运营成本。然而上述固定资产管理理论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企业在其固定资产管理实践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一直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固定资产管理包含了规划决策阶段、购建阶段、使用和维护阶段以及报废处理阶段。一些企业在管理上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问题: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可行性分析不足;采购过程没有充分的内部控制和成本分析;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不到位,使得资产的盘点存在较多差异;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及投资回报远低于预期,使企业的固定资产存在严重资源浪费,增加了企业沉没成本,加重企业经营负担等问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
(1)对于小额固定资产采购,因没有达到企业内部控制要求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的门槛,一些企业在采购时没有进行分析,内部的审批流于形式,决策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相对较强,比如对某项固定资产的需求是租赁有利呢,还是采购有利呢?采购多少数量如何确定既能保证生产运营需要又不会产生资产闲置等方面,需求部门并没有进行深入思考,而是仅从满足其单一部门的角度进行采购。如果企业没有合理的控制制度及流程,可能会导致所采购的资产数量大于企业的实际需求,造成资源的浪费。
(2)对于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的资产采购。分析的不足可能会导致短期购置行为,甚至投资失误。比如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区域不同海关及税务政策下的经营模式的复杂影响,市场预估过于乐观等,可能会使一些大型专用设备购入后没有达到预期的收益,或利用率较低,甚至投资回报率远低于预期。
(3)除财务分析外,其他方面的评估也可能被忽视,如环境方面的影响等。例如,当企业已向环保管理当局报备既定数量的工具和设备涉及环保问题(如会产生污染物等),企业新增采购此类型设备,却没有相关的内部沟通机制通知环保部门跟进相关资产报备,可能使企业此类设备的增购量超过向管理当局报备的既定增加量,企业可能存在违反相关法规的风险。
一般企业均设有采购流程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固定资产采购的过程关于采购成本的比价及合同的安排方需可能存在以下几点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1)如果涉及境内外采购,在采购或招投标比价过程中是否有将预估的关税及运输费用等纳入采购成本进行供应商价格比较。若涉及工程项目,如有境外人员来华提供的设计服务等劳务,在税务上产生的代扣代缴所得税费用等也是成本的构成部分。
(2)固定资产采购的合同安排的合规性,如与境外供应商签订固定资产采购合同,但实际境外供应商是通过境内的分包商提供货物,直接向境内运输,没有报关程序,使得企业在实际收付汇中货物流与资金流存在不匹配,与国家外汇管理的相关政策不符。
(3)企业在进行一些大项目的固定资产采购时,同时如果涉及建筑安装,有些保险安排没有落实到位,如建筑工程安装保险、人员及财产保险等,可能使企业面临相关风险或卷入相关的法律纠纷。
在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时,对于一些送修的或借出的固定资产(如工具等)盘点不到实物,并且没有相关的登记记录,企业就无法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具体状况。
固定资产转移后没有及时更换固定资产标签,导致盘点时实物信息与系统信息不符。
企业一般注重采购前的相关分析以获得采购批准。但固定资产采购投入运营后,企业在可行性研究分析时预期的效率方面的改进,成本方面的节约是否已达到预期,亦或是偏离了预期,目前一些企业并没有相关的事后考核、跟踪分析相关的流程。
加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应该完善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环境,加强对全体员工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宣传教育;要求企业将管理责任分级落实到具体管理,确保各个部门的资产管理有相应的操作人员和负责人员,明确管理中的权责利。同时将固定资产管理要求渗透到业务流程的各个方面,实现固定资产动态管理和监管。
在固定资产采购申请的流程中,将固定资产的管理理念通过管理制度的制定,流程表格的设计,将预算管理、采购理由的分析等在采购流程中充分体现。确保相关的控制点得到切实的执行。
针对目前部分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盲目采购不注重固定资产利用率及回报率的问题,通过事先编制企业固定资产的采购计划及预算,对固定资产的采购实行严格的预算审批控制。同时要求企业在采购固定资产时阐述其采购的必要性(若为更换,则为维修的不经济性);如何确定采购的固定资产的数量,如一项工具是采购一套还是两套,如何根据产能或业务量等来量化分析等。从而促进企业在源头进行固定资产采购时开始实施控制,避免决策的随意性,为日后成本的分析控制留下隐患。
采购审批增加相关部门评估环节,以环保方面为例,一方面环保部门可以对该项目是否满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要求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另一方面在采购开始申请环节便与利害关系部门建立沟通使其了解到该项目可能对其产生的影响,便于相关部门安排展开相关的工作安排(如环保设备的备案等),确保企业的相关操作满足内外部的要求。
相关的表单设如表1所示。
表1
采购部在进行招投标或比价时,应注意境内供应商与境外供应商成本架构的不同,以及不同采购条款下关税和运费承担的主体不同,应以企业最终达到可使用状态前的所有费用作为比较基础,视具体情况考虑关税、运费、安装等境外劳务的代扣代缴所得税等成本构成,避免因考虑不全而导致的比价错误。
企业在固定资产采购合同安排时,需保证合同流与货物流及资金流方向一致,以确保采购过程的报关、税务及外汇申报等流程均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若涉及固定资产的建造及安装,需要考虑企业及供应商的保险安排,确保企业及企业客户的人身及财产,供应商的施工人员、工程物资及第三方的人身财产安全的保险保障范围可以达到合理覆盖,权责分明,避免企业承担大额损失或限入法律纠纷。
细化固定资产管理在实际操作环节中易产生问题的部分,结合企业的EPR系统实现固定资产动态管理和监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固定资产收货前由使用部门核实固定资产的各项明细信息,包括资产的件号、品名、摘要、数量等,同时预估可使用寿命,避免财务部门在没有了解实物信息后将错误的信息(如件号、数量)录入系统,不利于后续资产管理。同时由使用部门参与预估可使用寿命可以避免财务部通过笼统的资产类型来确定使用年限,使企业的资产没有在其合理的使用期限内摊销,提前或推迟确认成本,影响企业核算的准确性。
(2)固定资产的收货必须经过仓库办理,在收货环节打印资产标签,以避免使用部门直接收货后资产没有及时贴上资产标签不利于后续资产管理等问题。
(3)如果涉及海关减免税设备,可以在系统中建立字段作标识,以便于相关数据的管理及日后海关的核查。
(4)固定资产转移时通过申请表单的相关设计,确保移入部门已更新资产标签并确认实物与系统相符后方可结束表单流程,避免资产转移后没有及时修改相关记录,盘点时无法准确核对。
(5)固定资产如果外借或送修需要在登记表或在系统中登记其详细的进出记录,并配备相应的责任人,及时更新状态,以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及完整,同时在盘点不到资产时可以提供充分的解释说明。
(6)固定资产处置时,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并获得审批后,由负责回收的部门在业务流程中签收(如电脑部负责报废电脑的处置),并跟进后续的变卖等处理流程并更新在固定资产处置流程中,以确保固定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可追溯性。
固定资产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根据其一段时间的实际生产运营,可以分析预计的人工效率的提升,成本的节约,差错率、返工率的降低是否达到企业的预期。同时也可以修正财务可行性分析中的内含报酬率并与采购申请时的相关数据比较,以此来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回报情况。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到采购前预估的不足之处,采取相应的措施,另外也可以积累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经验,从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角度日益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如表2所示。
表2
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及内部管理流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通过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流程表单设计,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事前审批、事中成本及风险管控、事后评价,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及风险管理完善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有效地促进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有效性,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