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杨琳华
近年来本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迅速,逐步构建以公路为基础、铁路为支撑、水路为纽带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并向多通路、多方向与多式联运的体系方向发展,紧紧围绕市政府对交通建设的要求和部署,着力推进轨道交通、场站基础设施、市域快速路等战略性、功能性重点项目。
公路方面,截至2018年底,市内公路总里程已达1340.5公里,路网密度216.2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占比达60.8%,高速公路总里程58.0公里,高速公路密度位列苏州县级市第二,整个市域已形成“六横七纵”的高速公路、国省道高等级公路骨架。
内河航道方面,至2018年底,太仓市内40条通航航道,总里程373.4公里,其中等级以上航道122.1公里。杨林塘经过上一阶段的升级改造,已全线形成三级航道,长度27.8公里。内河港口生产用泊位个数98个,泊位总长度5117米。
2018年完成旅客运输量2658万人次,相较于去年有所下降。货物运输量1796万吨,较去年增长7.8%。
目前,全市在建铁路2条,即将开工开建1条,力争开工铁路1条。
沪通铁路一期(在建)作为客货两用铁路,在本市境内正线长29km,设计速度200km/h,共设太仓港站、太仓站、太仓南站三座铁路站。目前太仓境内拆迁、高架桥架梁等已经全部完成,正在实施铁路电气化作业,累计完成工程投资26.85亿元。太仓南站及太仓站结构主体和配套道路设施正在建设,投资总计约18.0亿元。
苏南沿江铁路(在建)为客运专线,在本市境内基本平行于沪通铁路一期东侧,设计时速350公里/时,共需配套资金约21.85亿元。现已完成农户拆迁46户,主线内已全部完成,企业已签约11家。135处地面附着物已清理完成94%,红线交地完成91%。
太仓港港口支线铁路(即将开工)是太仓港货运专用铁路,项目正线全长12.978公里,上行疏解线长2.33公里,远期规划年货运量为453万吨。目前项目工期已批复,初步设计审查完成,计划年底前开展房屋拆迁工作。
沪通铁路二期北起沪通一期太仓站,南接浦东铁路的四团站,途经本市新区、浏河后进入上海市,正线全长约111.56km,本市境内正线全长7.3公里。当前,上海市与铁总正在深入研究线路与接站方案,争取年内开工建设。
随着以上铁路设施的建设,太仓市内逐步形成了普速铁路和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和货运铁路层次完善的铁路运输系统。
太仓港作为长江岸线与海岸线的交汇点,具有良好的岸线条件,38.8公里的岸线中25.7公里为优良深水岸线。2009—2018年,码头泊位数持续增长,至2018年底,太仓港泊位总数90个,占苏州港31%,万吨级以上泊位36个,占苏州港28%,而集装箱泊位10个,占苏州港63%。
2018年太仓港新开辟9条航线,目前航线规模已达200条,其中近洋航线23条,内贸干线53条,洋山支线40条,长江(内河)支线84条。丰富的航线也带来吞吐量的持续增长,2018年货物吞吐量达2.3亿吨,同比增长6.4%,占苏州港41.2%;集装箱吞吐量507万TEU,同比增长12.4%,占苏州港79.7%。太仓港已基本形成长江沿线的核心集装箱运输港。
长期以来,大部分运量仍由公路运输承担。沿江高速公路、G346等交通量已趋于饱和,公路运输负担过重。铁路骨干网络尚未形成,缺少港铁联运。内河干线航道上下游通航标准和条件不一,还有“卡脖子”段落,与港口水水中转比重较低,未形成高效、经济的直达运输。内河小码头多、大码头少,且缺少内河港口公共作业区,综合配套和服务能力差。同时,公、铁、水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衔接还不够畅通。
近年来本市水路、公路、铁路规划建设全面推进,交通规划规模之大前所未有目前,与此同时面临的资金用地问题日益突出。仅沪通铁路一期“四电”工程、沪通铁路二期、太仓港港口支线3条铁路目前就需征用土地约1856亩,沪武(沿江)高速拓宽工程需规划空间指标1595亩。资金投入量大,仅沪通铁路一期、二期,南沿江铁路、港口支线铁路累计征地拆迁费用便达32.95亿元,资本金约34.6亿元。
市域主要节点及乡镇间的联系依靠干线公路,但部分路段车辆负荷较重,交通趋饱和状态,客货运混行干扰较为严重,交通繁忙时段,易引发道路拥堵和交通安全事故,其中G346、G204、S359的货车占比均超过50%,市域及市区道路体系中缺乏快速路的层级为客运提供服务。
图1 太仓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具体目标
太仓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总体的发展目标是构筑“能力充分、结构合理、体系均衡、衔接畅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可分解为以下四个具体目标,如图1所示。
本市多条铁路在施工过程中,铁路建设应严格规范标准和程序,从项目招投标、建筑设计、资金使用、原材料采购、施工过程控制到验收、工程监理,定期跟踪督促检查,提高建设品位,切实做好项目质量控制和管理,防止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同时不断建立和完善廉政监督制度,做到施工建设合同和廉政建设合同同步签约。本市将铁路项目作为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和打造重要枢纽节点城市的主战场,轨道交通枢纽的规划布局和项目建设必须狠抓落实,责任到人。
太仓对外出行的主要方向集中于上海和苏州,需规划公路、轨道、铁路满足不同出行距离下的时效性要求。近期铁路规划方案包括北沿江高铁和苏锡常城际,轨道规划方案为嘉闵线北延,公路规划方案则为太仓快速路网与上海、昆山路网的衔接。此外,为方便市民出行,铁公配套无缝化衔接,轨道、铁路站应实现零距离换乘,高铁站提前做好导流方案,合理规划公交路线,至市区及乡镇的客运班线,私家车、出租车接站下客区,注意站内标识指引清晰醒目,以提高换乘效率。
目前大量运力仍由公路运输承担,虽然公路运输网规划十分完善,但部分路段车辆负荷较重,交通趋饱和状态,目前各地都在研究交通“数字化、可视化、可控化”,采用数据化、全景式展现方式,提升综合交通运输运行监测预警、舆情监测、安全风险分析研判、调度指挥、节能环保在线监测等支撑能力,对拥堵路段进行疏导,长期拥堵严重路段则实施路口改造,如204国道沿线,可增设提前转弯车道、隔离栏、导流岛,进行渠化改造以缓解交通压力。
岸线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岸线利用与保护规划经批准后,应严格按规划的用途进行控制,坚持合理有序地开发,应做好规划的宣传工作,积极引导企业的投资行为;对现有不合要求的沿河企业应严格限制其发展,有计划地进行关停并转。推进清洁能源应用、进行船舶污染整治,将水运集疏运功能与旅游观光功能相结合。
预测远期太仓港货运吞吐量约为3.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1800万TEU,因此主要货种以集装箱为主,占比约69%。江苏内陆至太仓港后转运至近洋,主要通过水水联运、公水联运服务于常州、无锡、苏州等临近区域城市的货运进出口需求;苏州市内结合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苏州园区港发展铁水联运及水水中转,充分利用内河航道资源。通过积极鼓励太仓港引入适合的多式联运经营企业,达到节约运输成本及能源,增加多式联运集装箱货运量的社会经济效益。
当前,铁路项目建设中的各种要素制约和刚性约束明显,土地、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进一步加剧,建设成本快速增长,资金筹措难度加大,特别是建设成本快速增长。正处于方案设计阶段的铁路、城市轨道,太仓需积极与江苏省、上海市、苏州市进行对接,从而争取最优方案,减少拆迁征地。对已批复的建设方案,要争取政府在项目用地指标上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积极协调处理各种矛盾,做好群众信访工作。鉴于长三角一体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议并请社会各界呼吁各级在项目用地指标、建设资金方案给予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