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
(江西省新余一中,江西 新余 338000)
所谓的历史故事教学法,就是指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教师通过讲述历史故事的方法为学生们介绍历史学科的相关知识。历史故事教学法的应用能让学生们更加了解历史,让枯燥乏味的初中历史课堂变得更加有趣,让学生产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以此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堂的有效性。由于这种教学方法还不太成熟,教师在实际进行应用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而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接下来,笔者将从初中历史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相关分析。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时都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固然有其存在的优点,但它却不太适合与现代的教学课堂。特别是对历史这种知识理论强的学科来说,“填鸭式”教学无疑就是鼓励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教师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表面上看教师将知识都讲授给了学生,但实际上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却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所以,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探究出合适的教学模式[1]。
想要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课堂的有效性,除了需要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进,还应该注重教师本身的硬件。教师是传授知识的媒介,要确保自己传授的知识是准确无误的,不能将错误的历史故事讲给学生听。教师在平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样在课堂上就能保证知识传授的准确性,也能准确回答出同学们的疑问。
普遍情况下,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向学生们传授更多的知识,很少会举办相关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们进行自我展示。学生逐渐失去了主体地位,缺乏自我思考,这样极不利于学生发展个性思维。且在缺少课堂活动的情况下,学生们对于历史科目的学习也很难提起兴趣,课堂氛围沉闷,难以达到课堂有效性的最大化[2]。
历史故事的特点有一点是利于人们口口相传,很容易就能让人们记住。所以应用历史故事教学法往往会将生动形象的历史故事通过教师的讲述,让学生沉浸于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去,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意义的历史故事是我国特有的优秀文化代代传承下的结晶,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述,能更好的理解历史,从历史故事中获取历史知识和感悟。从而让学生从古人的经验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中获得人生感悟。
历史故事教学法相较于教师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灌输式教学来看,故事教学法具有趣味性,能吸引学生的目光。课堂的教学氛围活跃了,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就能得到极大的提高,能帮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3]。
教师在上课前可以根据相关内容为学生讲一个相关的历史故事,由这个故事进行课堂导入。学生在正式学习前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在帮助学生上课时更好地进行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学新文化运动前,可以为学生讲述陈独秀在东京留学,强行剪去留学监督姚煜的辫子的故事。接着,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陈独秀做出一行为象征了陈独秀一生奋斗的目标:接触封建思想,宣扬民主、科学的新思想。最后,教师由此导入到将要带领学生学习的新文化运动一课。故事的讲述帮助学生加强了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
课堂活动的设置,不仅仅是用来活跃课堂氛围、丰富课堂内容,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他们加深记忆。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多举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历史知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4]。
例如,教师在学习鸦片战争时,可以组织学生还原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场景。有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课堂上进行还原。学生在实际参与过程中感受当时中国清政府的衰败和无能,从而进一步的感受到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对我国造成的影响。鼓励学生亲身感受,带入到当时的场景中,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获得真实的体验。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对于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将历史故事教学法应用到课堂中去。在课前进行故事讲述,导入正式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对上课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多举办一些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历史场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准备历史故事时要有选择性,选择具有代表性、通俗易懂的历史故事,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进行讲解。希望教师能真正的将历史故事教学法应用于实际教学活动中去,探究出合适的教学模式,推动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的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