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幼儿教育发展漫谈

2019-12-17 21:15:54申建红
魅力中国 2019年50期

申建红

(河北唐县第二幼儿园,河北 唐县 072350)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经验,对在构建和谐社会形势下幼儿教育发展有关问题进行探索。

一、幼儿教育发展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由于社会发展的一些消极因素的习惯性影响,高中阶段教育的质量往往成为反映一个地区的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社会关注程度高,政府投入力度也在逐渐加大。而幼儿教育发展长期处于国家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境地,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幼儿教育的现状与城区形成极大的反差。在构建和谐社会各项工作逐渐推进的形势下,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这一现象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二、大力加快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

从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来看,农村幼儿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城乡二元化”现象的缩影。在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财政有限的幼教投入基本集中在城市,使幼儿教育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城乡差异。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国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计划,给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加快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一是有利于青年农民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产活动中,实现增产增收,快速致富;二是有利于农村老龄人从带孩子的负担中解脱出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三是让农村孩子从小接受幼儿教育,夯实基础教育,逐步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四是提升农村教育的起点,加快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快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政府应切实承担起发展幼儿教育的责任

教育是一项最大的社会福利事业。当前,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幼儿教育的发展是一个薄弱环节。而在幼儿教育阶段,农村幼儿教育又是最薄弱的环节。针对当前幼儿教育的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特点,以及管理不规范、质量水平不高的问题,我们在以下几方面应有所作为:

(一)加大投入

现阶段,幼儿教育主要采取公办幼儿园示范引领,鼓励民办幼儿教育发展的形式。在幼儿教育的投入上,社会投入的比重逐步加大,直到以社会投入为主,这在现阶段缓解教育投入不足的矛盾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长此以往,如果应由国家承担的教育投入责任交由民间承担,就会影响“三农”问题的解决。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儿教育的投入应该成为下一阶段着重解决的问题。

(二)规划指导

我国虽然相继制定实施了《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2003年)等法规性文件,极大地推动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我国目前幼儿教育立法不健全。另一方面,计划与发展部门对幼儿教育的发展缺乏长远的科学的规划,使幼儿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协调。同时,一些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使这些地区幼儿教育的发展缺乏计划保障。在国家对幼儿教育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为鼓励民办幼儿教育发展的积极性,教育主管部门确实存在对幼儿教育审批不严的倾向。而在政府机构精简的背景下,幼儿教育管理人员和管理经费严重不足,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工作也不到位,民办幼儿教育发展还存在一些无序的现象。因此,国家应尽快将幼儿教育发展问题纳入立法程序,逐步建立健全幼儿教育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幼儿教育发展的良性竞争机制,积极鼓励、引导办学层次较高的幼儿园通过联合、兼并的形式,实现幼儿教育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三)加强管理

在公办幼儿园的示范带领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高的一些地区,民办幼儿园以比较快的速度发展起来,这对加快幼儿教育的发展无疑起到了积极重要的推进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民间资本投入幼儿教育的动机不一,而投资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回报,这是我们不可否认也不可回避的。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必然要在减少各个环节的成本,增加幼儿及家长的支出上下功夫。目前,民办幼儿园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应引起教育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一是园舍设施不完善,特别是许多规模小的幼儿园甚至缺乏必备的办园设施;二是保教工作不规范,特别是为了迎合社会和家长的一些违背幼教规律的要求,部分地区出现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错误倾向;三是教师素质偏低。特别是由于就业困难等方面的原因,民办幼儿园一般以较低的报酬聘请保教工作者,大部分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业务素质偏低。为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主管部门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从根本上改变“重批轻管”的倾向,严把准入关,严格办园资质审查;二是加强教育督导和办园水平评估,促进规范办园;三是加强培训,提高园长和保教工作者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