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彦梅
(山西省中阳县城南幼儿园,山西 中阳 033400)
在《指南》背景下开展幼儿数学教学,为突出游戏化教学的作用和目的,首先需紧密贴合教学主题,只有将游戏中心内容和教学主题相结合,才能够完美展现需要教授的知识内容,避免脱离教学目标。这就表明不同的幼儿数学教学内容应当采用不同的游戏来构建,并不是同一个游戏能够适用于任何知识内容,当然也不是同一教学内容适用于任何游戏。因此,幼儿数学教师在设计与选择游戏时,不仅需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还应充分考虑到游戏和教学之间的内在关联,将它们整合在一起是否合理有趣,真正为幼儿学习数学提供服务。比如,在学习数字1~5 时,这属于幼儿园小班数学学习内容,教师可使用“藏宝盒子”游戏,利用旧纸盒制作多个大小一样的盒子,并贴上图案一样数量不同的贴纸,其中贴纸的数量越多,就表示盒子中的“藏宝”越多。在具体的游戏操作环节,教师可要求幼儿随机挑选一个盒子,通过纯粹的观看贴纸数量或者动手摇晃盒子,来判断盒子中“藏宝”数量的多少,引领他们发现贴纸数量较多的盒子中“藏宝”也就越多,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利用这样的游戏让幼儿学会感知1 ~5 数量的变化,使他们在游戏中亲身体验1 ~5 数量的相应等量关系,这与教学主题相当贴近,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在游戏中可以让幼儿在玩中学习,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数学知识。
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有所差异,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显著,教师在设计游戏时需结合他们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充分尊重与考虑幼儿的认知特点,让游戏内容和形式更加贴近他们的实际需求,从而辅助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幼儿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以幼儿的身心特点为切入点,根据不同情况精心设计不一样的游戏化教学,真正落实《指南》的要求和理念,让他们积极踊跃地参与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内化和运用数学知识,借此改善学习效果。在这里,以幼儿中班数学“10 以内的数”教学为例,教师可設计“找座位”游戏,用椅子搭成三列火车,分别编上1、2、3 号,每列火车10张椅子,每张椅子代表一节车厢。幼儿每人一张编号的车票,像第一列火车第二节车厢写1~2;第二列火车第六列就写2~6,以此类推。在游戏中可搭配“开火车”的音乐,当音乐停止,幼儿依照车票号码找座位坐下,并挑选几名幼儿当列车员查票,检查谁找得又快又对。该游戏可分小组进行,列车员可轮流担当。这样的游戏难度相对较大,比较适合中班幼儿进行,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10 以内的数。
数字是数学知识的主要构成部分和特点,也是幼儿数学学习的关键内容,但是纯粹的数字学习很难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活力,教师要想培养与提升幼儿学习数字知识的兴趣,应当不断探索与努力,寻求多种思路和方法。对此,幼儿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主动寻求与数字相关的游戏,将数字与游戏结合在一起,善于设计和运用数字游戏,提升数字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着重培养幼儿对数学数字的感情与热爱,以及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其全身心地投入游戏中,从而学习相应的数学知识。
在《指南》背景下的幼儿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充分意识到理论与实践有机整合的必要性与关键性,将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融会贯通,引领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即使在幼儿数学游戏化教学中,教师也需注重生活实际与数学游戏之间的有机统一,设计一些生活化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联想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学习数学知识,吸引他们主动参与游戏,并锻炼其数学逻辑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幼儿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他们在学习中需要反应灵敏、思维灵活。在《指南》背景下更需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这对于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来说相当关键。所以,在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巧妙运用数学游戏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教育目标,有目的性地选择游戏,让他们在游戏过程中不仅可学习到相应的数学知识,还能够提升自身的反应能力,为将来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扎实根基。幼儿教师选择的反应类数学游戏难度不能过大,以免幼儿反应不过来影响学习积极性。综上所述,在《指南》背景下的幼儿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严格按照《指南》的建议和方法设计游戏,努力寻求数学知识和游戏之间的结合点,借助游戏将数学知识呈现在幼儿面前,带领他们在游戏中发现和学习数学知识,从而规避“小学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