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资源的实践与问题探讨

2019-12-17 21:15:54李有为马云霞
魅力中国 2019年50期

李有为 马云霞

(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牟尼乡中心小学校;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安宏同安小学,四川 阿坝州 624000)

本文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整合的问题及方法进行简要分析,旨在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当前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小学课程资源存在的问题和漏洞

(一)教材地位越来越边缘化,课本内容被忽视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利,因此,多媒体技术普遍运用到小学课堂教学当中,老师开始以新技术手段进行授课。运用多媒体教学就导致老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准备课件,将课程内容整合到课件上,虽然会有很多便利,但是存在明显的问题就是学生对教材会感到越来越陌生,教材的使用频率会大幅下降,逐渐被边缘化,孩子也慢慢开始熟悉接受这种多媒体式的教学,一切都变得简单化,对课本内容失去了更多的分析,就会严重限制学生们的创造思维。

(二)老师的角色存在被削弱,作用逐渐下降

在小学教学当中,老师应该是处于一个引导者的地位,师生之间进行互动,从而起到一个启蒙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我们老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时候往往对此过分依赖,却忽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方面的培养,机械式的按照着事先准备好的课件进行讲解课程内容,缺乏和学生之间的充分互动,也大大减少了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机会。老师的作用体现越来越不明显,对教材的讲解也越来越少,导致孩子对教材和文本的理解能力越来越弱,自然而然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也得不到相应的提高。甚至有的时候会导致孩子和新技术手段教学出现角色错觉,教学应该充满着人性化而不是机械化,这样培育出来的孩子无论是智商还是情商都会得到发展。老师应该给自己重新定位,回归到在课堂当中。

(三)对信息技术过分使用

不可否认的是信息技术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让一切变得更加简单,但是教育问题不是小问题,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认真对待,更不可敷衍了是。我们一些老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备课时,直接从网上进行下载,更没有考虑是否适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自然对本节课的深度发掘不够,让学生们对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入。并且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学生,比如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学生们就会直接从网上搜寻答案,长此已久,对学生们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促使学生养成不良习惯。

(四)教学逐渐变得形式化,课本内容遗失

老师通过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准备的课件多数都是非常精美、内容丰富多彩的,也确实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但是这种吸引关注点却发生了改变,关注点不再是教学内容而是这些被美化了的课件身上。老师也恰恰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语文教学当中重点是培养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想象能力,只有带领学生们回归到课本,认真思考分析教材文本内容,才能够让学生们真正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如何将现代信息化技术整合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

(一)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课文情景再现

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给我们的学生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让我们的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可以让我们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活泼,自然学习也会变得放松。要想在现有条件下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创造,将课本中的情境进行再现,学生们仿佛就身处其中,以一种“活”的状态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带来的视觉冲击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在《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老师可以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关于葫芦的样貌、生长环境和使用情况等问题进行提问,等到回答结束后,老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农民伯伯采摘葫芦的视频,让学生们通过视频深刻了解到关于葫芦的基本情况,自然也就会提起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

(二)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课程预习

预习是为了让学生们提前获知教学的内容,对本课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提高老师今后课堂教学的效率。传统的预习方式就是要求学生去查各种全解,对文本内容进行注释,殊不知,这种方法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学生对其预习的课本内容印象所剩无几。但是我们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的课程预习就可以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在《小动物过冬》这一课中,老师把预习作业布置完成后,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可以通过上网进行查阅有关内容,学生们可以清晰了解到不同动物有着不同的过冬方式。包括动物们过冬的住所选择、食物储备情况等,在第二天上课时,学生们也会表现的更加积极。

结语

任何事物的诞生都有着利与弊两方面,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课程当中自然也存在着它的利与弊。只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当中能够掌握好分寸,在老师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就会让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更上一层楼,学生们才会接受得到更多深刻、有益的知识,对语文学习变得更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