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趣味聆听中绽放光彩
——论趣味聆听提高低年级学生音乐学唱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2019-12-17 21:15:54陈银燕
魅力中国 2019年50期

陈银燕

(绍兴市越城区马山镇姚家埭群英小学,浙江 绍兴 312000)

一、趣味聆听的原因

从这几年开始我教了低年级音乐,我发现低年级小朋友在聆听音乐时经常有人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甚至还有人会离开座位走来走去。尤其是面对一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民工子女,这些孩子的家长有些对孩子的音乐教育不是非常重视,平时也没有时间陪孩子聆听音乐,再者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学生能接触音乐教师的机会非常少,从而导致孩子对音乐课缺乏了解,音乐聆听习惯非常不好,音乐聆听过程中随意走动,相互打闹事件层出不穷,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必须吸引学生注意力,用趣味性的方式来引起学生兴趣,趣味聆听刻不容缓。

二、趣味聆听的意义

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每当学习一首新歌时,总是显得格外地兴奋,在初听歌曲时忍不住大声唱起来。尽管这种积极和表现欲是我们所推崇的,但是,没有经过任何的学习,仅凭那三心二意的跟唱,演唱的准确度可想而知。人们总是更乐于重复熟悉的东西,孩子也不例外。错误的演唱一旦形成,便很难改正。趣味聆听对于培养他们养成好习惯有重大意义。在有趣味性的条件下聆听音乐,学生就会有耐心去听,对于后面学唱歌曲就会事半功倍了。我通过动情的演唱、角色的扮演、有趣的游戏等多种方式融入在歌曲聆听中,激活了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孩子们养成聆听习惯,我们才能让孩子们喜欢音乐课、喜欢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唱能力。

三、趣味聆听的策略

(一)无意识聆听阶段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希望孩子们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聆听音乐,从而熟悉歌曲,为之后的学唱做铺垫。

1.音乐律动增加学生聆听的趣味性。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爱玩,愿意用律动的形式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我充分利用这一点,在课堂刚开始设计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做音乐律动。让学生在音乐聆听过程中动起来,跟着旋律做不同的动作,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聆听音乐。

2.绘画与音乐结合增加学生聆听的趣味性。艺术是相通的,美术与音乐碰撞会产生不一样的火花,我根据歌曲内容设计与作品相关的图画,当场画图让学生猜谜,(画图时播放背景音乐)通过这样的方式吸引学生的眼球,在无意识情况下聆听了音乐。从色彩、形象上刺激学生感官,从而增加学生聆听兴趣,为之后的学唱打好基础。比如《咏鹅》这一课,我是在课堂导入部分画了鹅让学生来猜,“头戴一顶红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脚蹬一双红鞋子,唱着歌儿伸脖子。”由猜谜游戏导入主题,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非常自然地引出了课题,画的过程中我播放了背景音乐,也为之后的学唱做好了铺垫。

(二)有意识聆听阶段

1.用带有目的地聆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趣味性。在有意识聆听阶段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带有问题有目的地聆听。比如聆听第一遍,听后请学生回答歌曲情绪速度;第二遍聆听,听后请学生找出之前所学过的音乐符号;第三遍聆听,听后讲述歌曲故事。

2.用伴奏的方式增加聆听的趣味性。伴奏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小乐器伴奏,铃鼓、串铃、三角铁、双响筒、沙锤等是我常用的伴奏乐器;或者利用身体的某些部位根据歌曲强弱规律伴奏(拍手、拍腿、跺脚、拍肩)等方式来体现歌曲的强弱;也可以自己制作一些相关的道具伴奏,比如丝带、自制沙锤等道具来给歌曲伴奏。有时分成小组来伴奏,有时请个别表现好的学生来伴奏,很多学生都争先恐后,参与非常积极。

3.用教师的深情范唱增加聆听的趣味性。在音乐课堂中,传递歌曲信息的第一使者是教师,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歌曲的也是教师。教师的范唱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歌曲的好恶。教师只有以饱满的热情唱出歌曲所要求表达的感情,才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在听觉上产生且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对学生情感的投入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其良好地歌唱打下基础。

4.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增加聆听的趣味性。比如从动物的特性出发,低年级很多歌曲都是与动物有关的,而低年级小朋友非常喜欢模仿,抓住学生爱动爱模仿的心理,我引导学生用动作演绎歌词的内容,边听边模仿小动物做表演,比如《小鸡的一家》,我根据大公鸡、老母鸡、花小鸡这三种小鸡不同的特性设计了不同的动作,学生角色扮演相当兴奋,之后我还请个别表现好的学生来表演,学生参与非常积极,个别学生表演动作,坐着的学生演唱歌曲,课堂效果相当之好。或者从动物音色的高低出发,比如《蜗牛与黄鹂鸟》中蜗牛与黄鹂鸟的音色有高低之分,用不同的音色扮演不同的角色,音较高的旋律代表黄鹂鸟,音较低的代表蜗牛,在这样的聆听中解决难点,有助于整首歌的学唱,之后学生边扮演角色边演唱歌曲,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5.用音乐游戏来增加聆听音乐的趣味性。在音乐课堂中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音乐活动,让音乐教学过程充满着挑战,竞争趣味的色彩,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将游戏化教学融入音乐课堂,让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教学方式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学习音乐将更有兴趣。找图片排顺序,做连线找朋友,节奏卡片内含旋律等都是学生喜爱的游戏方式。比如《音乐小屋》这一课,在课堂一开始我就卖关子说收到了一封邀请函去音乐小屋参加音乐会,但是要渡过一条河才能过去,而要拍对节奏才能顺利过河,在这些节奏卡片中里面含了许多歌曲中的节奏,然后再填入音符,歌曲难点就这样轻松解决了,当然在划船过河的过程中我们也多次聆听了音乐,学生在学唱歌曲之前对旋律早已耳濡目染了。

四、总结

音乐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应建立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基础上。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生能够聆听音乐,对于学生真正的品赏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内容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熟悉音乐,更多元化地去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充分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演唱表现能力,让音乐在趣味聆听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