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锐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高级中学,新疆 昌吉 831100)
每个人都会有情感的波动,如看电视剧或看小说时,人们会跟着情节的发展产生欣喜或悲伤的情感,这就是和作者产生了共鸣。人有了情感才能更好的学习生活,如果语文教师在授课时能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带领学生融入课堂,将会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下面是针对高中语文教学如何运用情感教学的一些看法。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开启,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方式的改革是必然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紧跟时代的步伐,用最新的授课方式来进行高中语文教育。但目前为止,仍然有很多教师对新的教育改革理解跟不上,尤其是在语文的教学课堂上,还是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方法,教师只是照本宣读,以成绩为教学目的,使得语文课堂枯燥无味,这种教学方式在初中的课堂上就很常见。久而久之,不仅是学生对学习语文没了兴趣,就连教师也会变得麻木。所以要培养出优秀的现代人才,必须跟随教育改革的方向,改变传统授课模式,寻找高效学习方法。
高中课本选择的虽然都是优秀文章,但内容繁杂,有的文言文更是晦涩难懂,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时产生厌倦心里,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就不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语文本是来源于生活,是一门鲜活生动的学科,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作者构建的意境,让学生在阅读时产生情感的共鸣,才能真正的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在一线教学中,老师要把握好学生的情感变化,用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但是高中语文课本中选入了几百篇的文章,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表达的情感来看都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教师选择同样的教学方法去处理,一味的照本宣读而不区分对待,不但不会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还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来融入不同的情感,使学生更好的体会文章。
另外,教师的目光如果只放在课内,未免有些局限。教师在授课时也可以结合一定的课外知识,如各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作者的创作背景,甚至他们所处的环境,进而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意义。教学中最忌教师“以不变应万变”,用一种情感方式诠释所有文章。教师要根据文章类型不同,选择合适的情感方式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质量。
自古教师都是言传身教,语言是教师授课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高中的学生正处青春期,对生活充满了向往,也是情感最丰富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富有感染力的演说,引发和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在朗读课文时要注意语速语调,带有感情的诠释作者内心的世界,学生就可以通过教师表达的情感领略课文的感情基调。需要注意的是不只是不同文章的感情基调不同,同一篇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基调也不尽相同,在教学中也要加以区分。
如《雷雨》中出现的人物较多,性格特点也很复杂,教师在诵读时就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来区分语调,学生才能更好的把握每个人的情感。再如《大堰河──我的保姆》这篇文章,前半部分主要是表达对大堰河的怀念,眷恋以及感激之情,所以教师在讲课时要尽量放慢语速,让学生在思念的氛围中了解作者心中对大堰河的尊敬,而后半部分写的是作者在大堰河离开后的惋惜,这个时候教师需要转换语调,让学生感受作者内心的凄凉。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有很大的活跃性,但也能最大化的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变化。
教师合理的运用肢体语言能更好的营造课堂氛围。肢体语言主要包括眼神,动作以及形象等,代替语言更好的和学生沟通。在授课中,教师的情感要随着文章内容变化,动作也要和表达的内容相符,穿着尽量简单大气,从视觉上影响学生。也要时刻的关注学生的心里变化,如在提问时给学生一个肯定的眼神,会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到亲切。在诵读课文时富有情感的语调配合相应的肢体动作,也会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如果教师在授课时无精打采,讲话平淡乏味,只能给学生带来枯燥的课堂体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也要求教师习惯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制作和课文相关的图片动画,配上合适的音乐,创造出生动的教学场景,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进而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如在学习《将进酒》时,教师可以展示黄河奔流的视频,让见过黄河的同学描绘场景,说说感想,使学生在波涛汹涌的流水中感受李白的感慨,再如学习《蜀道难》时,也可以带学生领略蜀道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蜀道之难究竟“难”在何处。当然,创造情境只是引发学生出现共鸣的基石,还要教师更加细致的教学讲解相配合,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情感。
能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方法有很多,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寻找能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方法。教师也要把控文章类型,分类讲解,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让学生真正达到高效学习。情感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希望广大语文教师都能通过合适的情感教学方式,来提高授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