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

2019-12-17 21:15:54米法东
魅力中国 2019年50期

米法东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东明镇东明学区中心校,内蒙古 通辽 028322)

小学美术是一门艺术类的学科,在艺术的教学殿堂中,离不开生活资源的素材。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决定教育,有怎样的生活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唯独在生活中得到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核心是实际生活,而书本与文字只是生活中利用的载体工具,并不是生活的本质,教育只有与生活的有效结合,才能产生真正的教育力量。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回归生活,品味艺术,让学生在与生活中发现美术的魅力,提升审美能力。

一、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一)通过角色体验,让学生画出自己的作品。

创设具有生活特色的角色体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的灵感。小学生们在自身的情感体验中,能够充分地体会到美术绘画在实际生活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并感觉到自己的美术学习意义。例如,在教学主题为“街市新貌”的绘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来展开自己的谈论:第一,假如你们是这条特色街的小店老板,你们想开一家啥样的小店呢?店铺定下来之后,要如何用绚丽的色彩,结合你们的神奇的画笔来给他们装修呢?这个活动内容,跟学生的生活联系很密切,学生们有很强的画画的参与热情,他们在画纸上用自己的奇思妙想,给每个店铺设计的美观又时尚。这样,他们在角色的体验中,不但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同时还体会到了成功的美好心情。

(二)通过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小学开展美术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实践探究与创新的能力。教师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在不断的实践中引导学生们学以致用。美术老师通过创设机会,指导学生从课内走向生活,给孩子们创设生活环境,方便运用美术。比如,教学完“设计请柬”这个课堂内容之后,教师让孩子们与班级的活动或者校园活动结合起来,用自己的想法设计和创作一张美观又实用的请柬,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是亲朋好友;再如,教学完“汉字的设计与创意”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用自己学会的方法将自己的名字装饰起来,或者将画册的封面用奇特的汉字装饰出来。这些做法都是在生活中活学活用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感觉到创造的美妙和成就感,体会到美术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将他们的自信与主人翁意识充分地调动起来。

二、结合校园生活,让生活成为美术创作之源

小学美术的课程具有开放性、民主性与动态性的特点,教师要开展生活化的教学,还要注意与教材相互结合,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教材,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通常情况下,小学生的校园生活比较丰富多彩,学校经常会开展一些运动会或者是各种竞赛活动等,用来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美术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校园活动,想方设法地与这些校园活动进行整合,指导学生对校园中发生的一些具有新奇特点的事物进行仔细的观察,根据身边唾手可得的生活现象,将美术创作的空间有效进行拓展。

例如,关于小学美术高年级的“难忘的一件事”这个主题的教学,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之前学校举办的市级象棋特色比赛的情景,让学生将自己认为难忘的画面通过绘画的形式再现出来。之后学生的作品创作出来之后,有很多的奇思妙想的画面,比如众人围观的喝彩图,选手对弈的时候二者的作战图等等,这些校园活动成为学生能美术创作的灵感之源。学生用美术创造的作品,将自己认为美好的画面留在了纸上,这让很多教师感受到学生对于生活与美的热爱。

三、引导学生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

生活中从来都不会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美与生活相互依存,并相互促进。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观察和寻找美的影子。让美术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流动的风景线》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孩子们布置一些作业,让他们在课后观察身边都有哪些不同类型的车辆。像消防车、警车是什么颜色的,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能否用自己的小画笔分别画出来等等。美术教师引导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学生就有了观察的目标,这样其思维也就有了活跃点,让学生的创造也就有了参考物。教师要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引导学生们用艺术的眼光去认识事物,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美,才能为创造美奠定基础。

总结

综上所述,美术创作与生活密不可分,作为小学美术教师,除了教学美术知识与技能之外,还要注重美术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美术的实用价值,在生活中发现美,品味艺术。通过课内与课外活动的有效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调动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