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燕
(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黄旗镇中心校,河北 承德 068363)
分层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对象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将学生合理分组,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每个小组因为相同的因素而聚在一起,老师可以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施教,从而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老师首先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和合理的分组,然后在课堂内容选择、课堂活动组织、课堂反馈等方面逐渐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老师从学生的兴趣点来考量,并将学生的体能差异作为分层教学的标准,尽量让困难生达到普通生标准,让普通生达到体育尖子生的标准。
每个人的天赋不同,也因为个人体质而在体育运动方面的表现不一。所以,每个人适合的体育活动不同,如果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就容易造成有的学生感觉锻炼不够,而有的则感觉到疲惫;或者有的觉得非常有趣,而有的却感觉没有意思。所以要明确分层教学的意义和目的所在,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主要有两个依据,一个是学习兴趣,另一个则是体能。因为每个人的生长环境不同,他们的性格特点也有较大差异,所以在感兴趣的事物上会有不同。老师只有在教学中巧妙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才能将体育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更大的教学意义。另一个是体能,也就是学生的身体状况。在教学中,不难发现,针对同一个动作,有的学生能够快速完成,但是有的则显得比较吃力。这是自己的身体状况造成的,如果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让部分身体能力差或者协调性不好的学生感觉到学习的吃力,甚至产生厌烦心理。这些都是采用分层教学的意义所在,接下来再详细介绍具体的分层教学的实施办法。
在分配小组之前,要对班级内学生的体育兴趣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通过调查问卷、谈话或者是体能测试的方式对学生的体育基础进行总结了解。另外,还要和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也深度挖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更喜欢什么事情,更喜欢做什么。然后将这些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归档在一起综合分析。
另外,在分层次教学中因为学生的身体差异比较大,教师在其中要发挥指导作用,综合利用一切因素,将学生的能力和心理承受水平都提升一个档次。而前提是,先为每一位学生制订这样一个档次,教师在此基础上制定属于他们的个性化培养计划。摸底调查时,一定要多方面地综合考虑,不能单凭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只通过对他们体能的观察,而是要两方面结合,这样才能既有兴趣点,又有训练强度等。
合理规划体育小组,除了考虑兴趣点和体能的因素之外,还要保证同学之间的相互和谐程度,是否合得来,或者是不是有默契等。老师可以在规定好小组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交换,但是需要自己沟通,这样也能锻炼他们的交流能力。
分组完成后,要对教学目标进行设定,要求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教学目标。对于体育基础和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采用低起点的导入方法,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做到由浅入深、先慢后快,形成梯度化教学,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能力,减轻学生的自卑感。对于体育水平比较高的学生,可以采用兴趣发展的教学方法,即在他们完成课堂规定学习内容之后,可以做自己喜欢的运动,打篮球、乒乓球等,也鼓励他们和体育成绩较差的学生一起玩耍,相互影响,带动他们的体育水平。设置目标一定要合理而符合实际情况,既不能过高,也不能太简单,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增加成就感。
例如,在“跨越式跳高”课堂中,老师设置不同的高度目标进行教学,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选择符合自己的高度进行练习,完成各个层次的目标,体会成功完成动作的乐趣。老师也可以让体能水平较好的学生担当,参与到一般的学生活动中,或者在比赛时,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小学体育课程作为一门基础性的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和体育学习基础,而在一些体育活动方面,也能丰富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建议老师可以在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时间内组织体育运动小组,让具有同一体育兴趣的学生聚到一起,共同玩耍。体育是一项集体活动,在集体的快乐氛围中不仅能够降低身体的疲劳感,还能帮助大家相互提高。
综上所述,通过分层教学方法来达到集体体育成绩提高的目的是非常有效的,并且可以节省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老师的教学能力,将学生的学习视野放得更宽。一个较为自由和个性化的环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找到自己感兴趣又适合自己的活动,让体育运动过程更加快乐,有满足感,甚至能够影响到家庭,做到全民参与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