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江西省瑞金市九堡镇下宋小学,江西 瑞金 342500)
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生长发育以及思维形成的重要阶段,那么搞好学生的课堂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老师应注重构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并且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中来,从而使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
教师的课堂导入是在课堂教学中排在首要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让学生对学习课程产生一定的兴趣,使老师对后期的课堂教学能够更好进行。通过这种教学环节,也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为本节课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对课堂导入没有足够重视,从而常常缺少有效的课堂导入环节,在学生没有丝毫准备的情况下老师就开展课堂教学,致使学生对知识的相关内容很难理解掌握,从而使学生学习质量不高。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设计课堂导入,而且老师可以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导入中,例如可以将多媒体应用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知识以一些动态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就能更透彻的理解,并且在进行课堂导入中通过多媒体更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和意义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视频进行放映,让学生从中能够学到一些数学知识,“从家里到学校一共是一百米,熊大每一步要走0.5米,那么一共要走多少步才能到达学校呢?利用这样的问题来导入课堂知识,在看到自已喜欢的动画人物时,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并且努力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提高。
教师偏重于书面化的知识教授是当前小学阶段存在的大问题,学生仅仅是将知识应用于对课本题目的解答,但对数学知识实际意义没有很好的领会,数学知识的实践操作也没有真正在教学中进行过,学生就觉得数学离我们很远,数学晦涩难懂,致使提高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思维能力还没发展的很深入,对于知识的认识还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仅仅讲解知识,还应该让学生对学习时刻保持着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小学生有比较活跃的思维, 很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要开展一些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而且老师还应重视贴切性的实践操作活动,需要对课本教学内容进行一些实践,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些长方体,从而发现长方体的各种特点,并且还可以拿正方体来进行类比,它们都具有六个面,但是不同的是正方体的六个面是等大的,而长方体的构成则有六个形状不相同的长方形组成,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能够通过用自己的双手来进行合作,并且能够通过这些内容学习到一些相关知识。例如在这样的教学中就能够加深学生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认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是千篇一律的知识教学过程,难免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知识较难理解到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老师要改变沉闷的课堂现状,小学生的表现欲望比较强烈,他们内心很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而老师是他们的引导人,如果他们能够得到老师的认可,他们就能够产生极大的满足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的努力。那么老师就要在教学中给学生采取竞赛的方法进行教学,老师定期举办一些和课程学习有关的数学班内小竞赛,让学生能够在竞赛的氯围中调动自己的思维,努力提高学生数学能力,老师可以安排单人的比赛,也可以是多人小组合作比赛,老师首先将学生分组,并且在分组时老师要保证各个小组的实力均衡,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数学小竞赛,给予最厉害的小组一些表扬和奖励,既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检验,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地进行课堂竞赛。例如在学生学习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这一课的教学难度不大,因此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这样的小竞赛,老师将基础知识进行些讲解后,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按照小组来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并且将这些数据应用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绘制成为扇形统计图,老师需要对做的最快最好的一组进行奖励,并且还要和学生进行讲评和指导,提高学生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本身所具有的年龄特征,老师必须要进行有趣的教学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导人,让学生首先对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老师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并且老师还要进行小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斗志,提高学生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