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2019-12-17 21:15:54陈厚明
魅力中国 2019年50期

陈厚明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沙地小学,江西 赣州 341111)

一、教具辅助悟诗情

古诗词大多来源于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人、事和物,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教学时提供一些与所教古诗词当时生活密切相关的图片、物品或模型,形象地还原出古诗词当时的场景。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感悟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又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学习汉乐府古诗《江南》可先用多媒体播放鱼戏莲叶的情景,让学生形象地感受采莲场景,领略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再学习古诗内容,学生会更容易领悟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再例如《咏鹅》这首诗,作者骆宾王寥寥几笔就可以让鹅的外观和游在水面上的形态勾勒出来。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没有生活经验,长这么大甚至没见过现实生活中在水中游动的鹅,可能无法理解这样的生活场景,只能够一味的机械背诵,体会不出鹅的静态之美和动态之美。所以,对这类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将图片、视频和文字结合到一起,播放给学生欣赏,体会古诗中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学生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以及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白鹅嬉水图"情景。通过观赏就自然而然体会到小作者当时十分喜爱白鹅的情感。有条件的也可以提供鹅的模型甚至是实物,加深对古诗的记忆和理解。通过多媒体等教具辅助展示,让抽象的概念有了载体,让枯燥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有助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上感悟古诗词的情感。

二、户外拓展赏意境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古诗词教学往往只对学生进行大致讲解,学生缺少身临其境的感受,难以深入感受到悠远的诗词的意境。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可根据古诗的内容开展趣味盎然的户外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广阔优美的大自然中感受到古诗的高远意境和情怀,从而切实掌握古诗的主旨思想。

三、学生参与明诗意

活泼好动又喜欢玩耍是小学生的一大特点。传统课堂上教师费尽气力的讲解古诗词,小学生却神游天外,而不知讲课内容。这样的讲课方法,既无聊效率又低,不如换一种思路,让学生当一次小老师,讲出他们认为的诗词的样子。

四、即兴表演理诗品

古诗词的创作年代与学生现在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又兼有“言简意丰”的特点,因此教学时间一长,学习诗词的兴趣就会淡化。这时教师如果注意学生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在初步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采取即兴表演的形式表演出古诗词的内容,就可以大大促进小学生对古诗词的感知与深入的理解。

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可邀请两位学生表演当时的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的情景: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也可发挥想象诗人与老朋友還可说些什么、有什么举动等等。在表演过程中诗人与老朋友惜别之情就能充分的体现出来。

五、经典咏唱抒情怀

传统的古诗词背诵方式会使同学们感到枯燥从而失去学习兴趣。若能学会用“唱古诗”的方法学习古诗词,便会在诗词的理解上有很大的进展,也能够使记忆力加深。上海田园合唱团指挥老师陆荣认为:“将古诗词与音乐结合起来唱诵是一种值得推行的古诗词学习方式。音乐旋律带有诗中词义的情感,便于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诗词,同时也更利于传播。”可见诗词与音乐的结合可谓是绝妙。

孟郊的《游子吟》,这是一首最经典的乐府诗,诗人捕捉住生活中的“一瞬”,用简括的语言勾勒出慈母为游子缝制衣裳的场景。古诗内容著语不多,纯是白描,又脍炙人口,妇孺皆知。教学时先让学生了解大意,一定基础上播放这首乐府诗的歌曲,让学生跟随优美音乐唱诵出来。在美妙的旋律伴随中学生边唱边体会一位老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一针一线缝制衣服的情景,更能感悟母爱的伟大,也能更好的走进诗人的内心,在心灵上与之产生共鸣。通过经典咏唱学生“熟能生巧”后继而生成对诗词的积累,同时也培养了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六、创设情景品诗韵

创设有趣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到古诗词的世界当中,品味诗词的意蕴。那么,如何塑造一个有趣味的教学环境,是值得探讨的话题。其实,小学阶段的孩子天性还是喜欢玩的,采用做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是最好的教学方式。可以借用《中国诗词大会》的形式来开展一堂诗词复习擂台赛。将学生分组,第一环节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必答题,老师描绘古诗词当时的背景或者意境以及故事情节,学生依据老师描绘的场景来答题,并且正确背诵,就算这个小组得分。或者教师将易错读音或易写错汉字的诗词单独摘出来让学生读或者写,正确即给对应小组分数。第二个环节让每组学生相互给对方出曾学过的和古诗词相关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