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芳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毓秀中学,河北 唐山 064106)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发展,学科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改进中,生活化教学的概念被更多的教师所熟悉和采用。所谓生活化教学,即利用学科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情景或者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作为学习和探究的问题,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探究兴趣。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内容覆盖面广,很多内容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开展生活化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当前阶段,很多初中地理教师教学观念有待进一步的转变,教学方式有待革新,提倡地理教学生活化,可以作为地理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推进。笔者在个人的实践教学中对这一教学方式有一些个人的心得和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关论述:
初中地理所设涉及的知识点众多,其中有很多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开展地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将生活中的现象与教学的地理知识相联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去解读这些生活现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从而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各部分的教学内容与哪些的生活常识或者生活现象相关,从而将二者自然地联系起来。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先进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所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真正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比如在进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的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根据地理位置,对我国南方、北方的降水情况,进行简单地统计,然后绘制成一幅直观、具体的变化图,接着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与学生一起发现、分析我国的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对每周的天气变化情况,进行了解,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天气预报,并进行记录,形成图表,以帮助学生逐步消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确保课程内容的生活化。
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可以使学生弱化对教学内容难度的认识,更加有效地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景,使学生在关注生活现象的同时自发的探究和掌握地理知识。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数据,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地理学探究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例如在学习大气环流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天气预报的气象数据,与学生共同分析大气环流对天气造成的影响,使学生意识到地理学与我们的生活近在咫尺,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部分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进行问题情境的布置,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思考空间,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达到生活化教学的开展。比如在进行“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的地区差异”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先提出问题:我们所处的地区,气温有什么变化?然后在延伸知识,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山顶比山脚感到凉爽?带着生活化的问题,去进行新知的研究和学习,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地理知识。
新课程提倡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一门科学性较强的学科,知识的教学是一方面,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实际上可以更加有效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基于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该学科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意识的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开展专题实践活动,通过生活化的活动提高学生活学活用地理知识的意识。比如在进行完地理知识的学习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设计题目“我周围的地理环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细致地观察周围的环境,从天气、温度和湿度等角度入手,进行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让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锻炼学生地理知识的观察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一方面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生活化教学的开展,也是当前新课程所大力提倡的新型教学方式,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有效保障,能够将所学知识更加灵活的掌握和运用,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我们应当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带领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更多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开拓更多生活化教学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