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燕都九年一贯制学校,河北 保定 074200)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而时下作文教学却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学生怕作文,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付出了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作文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如果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
学生初学作文,最大的难题是:“没东西可写”,教师必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如预先布置学生去观察某一特定的景物,或参加某一次活动,或记述熟悉的某一个人,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容易完成作文。其中,生动幽默的导言或猜谜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比如,在要求学生写一种水果之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火焰山,又热又渴。可是行李里只有一个苹果,怎么分呢?唐僧提议谁把苹果的特点说得详细具体,这苹果就归谁。(出示一个苹果)问:“同学们你们想吃这个苹果吗?”这样,学生就会置自己于这个特定的情境,他们的兴趣很自然得到激发。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缺点。
(一)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作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
(二)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注意让学生学会联想和想象。在教学实践中,观察能力强的同学都爱动脑筋,而爱动脑筋思考,爱产生联想的同学往往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幻想力。这样的学生在写作时不仅能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而且能浮想联翩。
(三)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为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可以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日记可以反映校内外的生活,大、中、小队的活动,对周围发生的事物的看法,也可以写阅读课外书、看电影、电视后的感想和意见等。对学生日记,必须进行讲评,将日记内容分门别类加以归纳,好的典型的让学生宣读,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阅读有益的文章,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把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多读书。如利用早读时间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背诵比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观后感、评论人物时事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要想使学生喜欢作文,就要投其所好,在作文教学中不拘一格、勇于创新,淡化各种“清规戒律 ”,让学生有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自由发挥,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要淡化命题,不要死扣着一个题目不放,应提倡学生在大范围内自由表达。例如写人的文章,不要局限学生一定要写谁,应当让学生在大范围内自由选材、自拟题目。可以写老师,可以写同学;可以写叔叔,也可以写阿姨;可以写大人,也可以写小孩。只要学生能写出人物的特点就行了,不要局限是谁。再比如写事的文章,只要是学生经历过的、做过的事就行,不管是好事坏事,只要他能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就行,这样就已经达到了我们写作的目的。但对于一些统一命题的作文,就要引导学生按命题的要求去写,不要自说自话,把作文写离题了。
总之,教师只有在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正确引导、启发,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加强语言积累,才能使作文教学质量得到真正提升,使学生的写作潜力得到挖掘,语言能力得到培养,综合素质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