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的有效设计

2019-12-17 21:15:54高耀武
魅力中国 2019年50期

高耀武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林丰学校,辽宁 盘锦 124010)

一、什么是前置性作业

所谓前置性作业通俗的理解就是将作业前置。它的特征是:教师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将即将要学习的内容作为一项课外作业布置,这类作业既可以是对新知识的整体预习,让学生把握下一节课内容的主要脉络,也可以是对某些相关问题的思考;既可以是学生个体的行为,也可以是学生学习小组的集体行为,通过互助学习来完成;或者是学生对新知识的一种探究活动,这种活动可以多种学习方式来进行,或上网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或做一些简单的实验探索等,为学习新知识做预备、做铺垫、做指引。

二、为什么要设计前置性作业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郭思乐教授在他《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提出了生本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等。他强调“先学后教”与“先做后教”,将“先学”、“先做”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研究前置性作业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有效措施,也是学习新课的必要准备,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通过前置性作业的练习分析,学生在上课时对要学的新知识已有所了解,知道疑难所在,这样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找到了课堂上研究的中心点。前置性作业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知活动凸显出来,同时又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各种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三、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简单

我们的课堂面对地是学生,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是课堂的保证,因此我们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要有层次性,难度、表述方式等要适合全体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尽量做到简单,保证每个人都有话说。

(二)根本

前置性作业与学生的学习必须相适应,在学生即将学习新的内容之前安排,要做到落实重点,突破难点。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紧扣教材,反哺教材,从大处着手,从小处做功夫,走近生活,反映生活,将教材中的核心根本内容提炼出来,便于学生开展自主活动。

(三)开放

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开放,就是设置的前置性问题时要有生成的空间、变式的空间和想象的空间等。这样不仅容易诱发出每一位学生的已有经验、对问题和现象的个人观点和认识,还要起到提示、启发、指导或引导的作用。

(四)区分

不同年级段学生的学习状态都不一样,因此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要区分,要有所选择。比如低段的孩子就比较适合安排让他们举举身边的例子,或者让他们看书自学,谈谈自己的理解,这样学生有过接触、思考就可以。中高年级的孩子他们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意识较强,完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关键问题进行设计,让学生进行具体的研究。

四、如何设计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

前置性作业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设计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在先学的基础上,能够了解学情,发现问题,课堂教学就可以有的放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先学虽然只是学习的一个起始环节,但学生通过先学可以获得更加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因此,老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情,围绕课的关键性问题进行设计。笔者结合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具体谈谈前置性作业的设计。

(一)解读教材,准确把脉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生活中应用地更加广泛,相对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而言,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就显得更加重要,也更有现实的意义。

通过解读教材,发现教材中本小节只安排一个例题,含两个小题。

1.异分母分数加法

(1)用扇形统计图给出了几种垃圾在生活垃圾中的占有量。通过计算废金属和纸张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引出异分母分数加法。

(2)直接提出“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吗”,引导学生探索:如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3)通过小组研讨活动,使学生明确:分母不同的分数,要先通分才能相加。

(4)利用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2.异分母分数减法

(1)通过比较危险垃圾和食物残渣的多少,引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

(2)利用类推,不再出直观图,让学生自主把握计算的关键——通分,填出通分后的两个分数,并算出最后结果。

(二)研判学情,精心定位

学生是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比较分数的大小,通分,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基础上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这些知识是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这些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索与发现。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但应引导学生避免过多地关注对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对知识本质地指导,轻视了算法的理解。

(三)突破关键,注重实效

本节课对学生而言,难点就是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也就是要理解分数单位相同的两个分数才能相加减,因此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

这样的一份课前小研究在课堂实施环节到底时效性会怎样呢?笔者选取了五年级的一个班,早一天让学生独立完成前置性作业。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将自己的前置性作业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我的方法是什么?我的发现是什么?我有怎样的收获?笔者发现多数学生能把自己的想法与组员交流,同时又能从组员那里分享到其他的方法。在小组间交流时,他们更是清楚地知道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进行相加减,有些题目可以转换为小数、同分母分数,有些可以通过画一画、折一折等直观的形式表示。教师通过这样一份简洁、清晰的前置性作业组织教学,而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不仅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了算理,而且通过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迁移类推、观察、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学会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前置性作业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能有效形成主动积极的态度、良好的问题意识和开拓的创新精神。精心设计和实施前置性作业,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空间,让他们独立做事,给学生时间,让他们选择、思考、感悟、创造、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