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少坤
(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河北 石家庄 056201)
学前卫生学是研究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生长发育规律、营养和身心保健的一门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中职学校来说,本课程的开设旨在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卫生学基本理论以及具备开展婴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在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目前部分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卫生学》的任课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学前卫生学的教学过程不能有效地推动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也影响了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发展。现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卫生学教师在本专业发展中常规性要求基本可以达标。如在专业教师的学历上、新老教师的配备上、具备合格的教师教育技能等方面。但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有一定的局限性,除部分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有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外,更多的教师是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专业扩展而新加入该专业的新鲜血液,普遍缺乏对学前教育领域教学及实践的了解;再加上中职学前专业教师队伍中涉及学科种类繁多、教师来自不同专业领域、中职学校教学任务相对繁重,大多数教师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缺乏重新接受系统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同时,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迅速,部分教师跟不上专业教学理念及研究成果更新速度,感到无所适从,无法深入学习体会。最终导致本学科教师对学前教育的专业理论、教育规律及当前学前教育社会现状的认知不足、研究不深,从而在本门课的教学上会出现相对滞后的情况。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师既要从事教学,又要进行科研,并且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总的来说,中职学前教育部分学前卫生学教师教育与科研意识不够、能力也有待提高,比起教研更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比如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教学常规性工作。几乎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幼儿园一线搞教育和科研。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相关培训和学习重视度不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本课程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相关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培训少,教师缺乏相关技术指导,更无法应用到课堂上。而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卫生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 是使用较多的教学方式。虽然部分学校已经在实施工学一体化改革,但尚未全面铺开。教学方式方法更新速度慢,教师只是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联系实际少,不能解密贴合岗位需求,最终不利于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为教师提供深入幼儿园、服务幼儿教育的机会。尽力弥补学前卫生学教师对社会需求和幼教实践的了解不足,提高他们在本专业教育科研及人才培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求教师要深入所有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教学指导和实践研究工作。教师通过承担在学生的常规见实习、综合训练、实践锻炼、毕业实习、实践指导等工作,增强了对幼儿园、早期教育机构、学前教育管理部门等的了解和交流,从而也可实现资源共享。极大的促进了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卫生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学校应当统筹教育科研的投入,除将经费投入本学科科研项目的申报及科研课题的奖励等常规项目之外,更需要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库及资源管理平台,构建数字化、信息化资源系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鼓励学前卫生学教师积极投身幼儿教育研究,如成立研究室,收集相关文献信息、举行本专业学术活动、外出调研和工作交流、组建科研小组等,营造科研氛围,专业教师应协助非本专业教师个体的课题申报、立项、实施、结题等工作。形成学校内多层次、多领域的科研局面。鼓励学前卫生学教师参与到学前教育热点问题的研究中来,如学前蒙氏教学、幼儿园游戏、奥尔夫音乐教学;同时促使本课程教师加强学前教育理论学习。促进教师把自身专业与幼儿教育结合开展课题研究项目;完善科研奖励制度,使奖励措施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和经济效益直接挂钩,使学前卫生学教师主动弥补对社会需求和幼教实践知识的了解。
定期培训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使教师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并将其应用在学科教学中。培训内容应涵盖计算机基础操作,包括文档编辑,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处理,PPT演示文稿制作等。指导教师如何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平台、慕课平台来开展教学活动,让教师掌握在教学平台上进行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设计和处理方法,懂得如何存储与共享教学资源,懂得利用平台与学生在网上的互动交流、答疑和讨论,同时又为教师开展科研、获取更多的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帮助。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得到提升,教学更加条理清晰,直观形象,学生更加明白易懂,大大提升了课堂效果,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