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月敏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回民高级中学,宁夏 石嘴山 753400)
历史小论文在学生的成长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撰写历史小论文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外史料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小论文在写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策略。学生要在学习中不断思考,在写作中不断改进,在写作后不断完善,以促进小论文写作的长远发展。
一般常见的论文类型有毕业论文、学位论文、成果论文等。小论文的关键在于“小”,指篇幅短小、简洁明了。就“论文”而言,小论文也应该具有专业论文具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所以笔者将历史小论文的定义为:“用来进行历史探索研究和描述历史研究成果的小篇幅文章”。由于历史小论文的作者是高中学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研究需要的资源受客观因素的限制,学生的研究成果不可能与专业论文相提并论。因此对于学生而言,只要符合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即可。
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首先要确定论点。一个好的论点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是小论文的点睛之笔。以“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第42题”为例,题目可以为“中国经济近代化带有封建传统弊病”也可以为“中国经济近代化带给我们的教训”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通过观察,发现存在两个问题:1)选题太大,例如某同学题目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封建传统的弊病只是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学生分析能力和掌握知识有限,不能全面透彻解释所有问题,所以论点要小;2)选题不清晰,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为例,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很多,指的是封建传统的弊病呢?还是封建统治的弊病呢?题目缺少明确方向,使小论文失去了目的性。
如果论点是点睛之笔,论证过程是骨架,那么表述就是小论文的血肉。小论文的语言要精炼,一语中的。然而有些同学表述随意,没有采用专业术语进行表述,这就使小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吸引力。有些同学对主题拿捏不准,导致表述出现偏差;有些表述随意,出现很多歧义的语句,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成绩。总而言之,论点新颖、论证严谨、表述准确是高分小论文必备三要素,这三要素每一步需要学生的精心策划。
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真实可靠、逻辑严密才是论证过程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尽可能选用真实的史实,运用严密的逻辑去证明论点。学生在论证过程中多数会引用史实,但逻辑层面还有所欠缺。以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为例,以下是学生写的小论文:
中国经济近代化带有封建传统弊病。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在开办工厂之前不考虑其他必备的条件,不听其他人的劝阻,导致人力财力的浪费。盛宣怀接手后,积极改造设备,克服种种困难,建立汉阳铁厂。中国经济近代化带有传统弊病。这篇小论文只是在叙述材料所给的事实,并没有进行批判或者指出中国经济近代化带给人们的教训,这样得出的结论显得空洞,没有说服力。
历史小论文通常是从材料中提取观点,用小论文的形式做答。因此,在审题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提取材料中的观点。如何提炼观点?这时学生要仔细阅读材料,在其中找出关键词、关键句。何为“关键词”“关键句”?即材料的中心思想。以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为例,“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化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题干中要求学生得出启示,也就是经验或者教训,可以是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是失败的教训。总之,对于小论文的选题我们要抓住“关键词”,提炼准确的观点,保证论文的方向性。
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历史小论文写作后也要不断地进行修改,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首先,是语病。要不断的阅读所撰写的小论文,查找病句加以修改。其次,是语言表述准确,要注意特定词语的应用。如“专制”和“专政”在字面意思接近,但意思却完全不同。最后,要关注文中的转折词。例如“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这种逻辑表达很重要。总之,确保文章的清晰流畅,可读性强。
历年高考小论文题的题干都有一句“结合所学知识”,这无疑是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查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面对上述考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最应该做的就是牢牢掌握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将零碎的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基础知识是撰写历史小论文条件之一,同时,撰写历史小论文还要正确分析材料,具有知识迁移能力、依据材料进行评价和写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分析材料、图表等史料,以严密的逻辑、简洁的语言加上有层次的知识来评价和论证问题。
总之,历史小论文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不仅是学习的需要,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但是,历史小论文的撰写不是一蹴而就的,写作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只有在师生的不断努力和合作下,学生才能在历史小论文的写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