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张帅
(富平县职业教育中心,陕西 渭南 711700)
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中职电工电子专业的教材都是采用国家统一编写的版本,但是每一个地区都有自身的特点,如果每一所学校都固守这一个教材,那么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都和当地的实际情况会有一些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材观指出,教材不是圣经,也不是唯一的真理,因此一方面,教师可以创造性地改变教材内容,根据当地的实际工作情况、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优化改革教材,将专业知识和实践活动有机整合在一起;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时也不能拘泥于教材,而是应该跳脱出来,将教材中的专业知识延伸出来,引导学生将其活用到实际运用中去,发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中职电工电子专业的实践操作是需要借助专业的设施设备的,有一些院校由于重理论轻实践,在设施准备方面工作做得不到位。新课改理念强调将实践和理论放置在同样的地位,这就要求中职院校做好物质上的准备。中职院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创建理实一体化的实验室,充分准备实践的机械设备,此时也要注意将讲台课桌与操作设备相配合,做到在学生做的同时有教师教。这样的物质基础使学生能够投入实践活动中去,真正做到理实相结合。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需要创设一个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情境化教学模式作为其中一个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兴趣的形式,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一般来说,情境化教学主要有故事化情境、活动化情境、生活化情境和问题化情境等。故事化情境就是根据教材内容,通过讲述一个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问题化情境即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在《串联》这一章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前准备一台收音机,提问学生收音机应该怎么调台,到底调的是什么等问题,这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现实问题。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形成小组来自己动手试一试,探讨一下收音机调台背后的理论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理论与动手探索的结合。
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学要重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能动性。因此,理实一体化的课堂也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和主动认知。例如在学习《变压器》这一章时,教师就可以运用理实一体化的讲授方法。首先引导学生在初步阅读教材后进行小组讨论变压器的构造和运作的基本原理,教师再详细讲解变压器的磁场、磁路和交流铁芯线圈等教学重点。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之后,教师应该运用理实一体化中的练习法来组织实践操作活动,学生进行磁场方向、变压器元件、负载实验等操作练习,真正将变压器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得到论证。
中职学校电工电子专业的内容主要包括电路基础知识、电工基本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化电子技术这四个部分。一般来说,这四个部分是抽象晦涩的,与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是存在着差异的。在理论学习时,教师可以运用实物参观法和模型观察法等,让学生充分掌握电子电工专业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三相异步电动机》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在理实一体化教室中为学生准备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实物,让学生能够进行实物观察,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流程等;此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多媒体资源作为新兴力量,能够生动展示地专业知识和操作步骤等。
例如,在学习《正弦交流电路》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本章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正弦交流电的基本元件、电阻电感电容和谐振电路等,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操作电路的设计。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实物模拟等教学方式的使用也能发挥它们独特的作用。教师在实训活动中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电路设计,例如收音机开关的组装等,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作为一线教师,可能学校有限的资源供给学生进行实践,但是我们还是要能够尽可能的帮助学生进行实践。我们上述提到的收音机的拆解和重装,可能就是我们为学生提供最基本的实践教学操作。当然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其他实践活动,比较容易实现的就是家电回收和维修。让学生在学习到理论知识之后,我们进行一些故障家电的维修,可能会极大的帮助学生进行实践,了解市面上的电子产品的具体内部结构,并且可以通过实际的运行原理找到故障点,然后通过一些操作将故障排除。将故障排除或将问题解决,这是在实践操作中能够给予学生极大满足感的事情,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继续深入研究和思考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与社会企业合作进行实践教学,通过学生参与实际生产,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以此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以通过与社会技术工人合作,院校教师作为理论教学的主要力量,专业技术工人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力量,这样可以充分发挥院校教师的理论讲解优势,然后再利用专业技术工人的丰富实际操作经验,通过实际操作过程当中的讲解和传授,让学生能够极大的吸收专业技术工人身上的操作技术,这对于提高实训教学的有效性有十分明显的效果。通过实践促进理论学习,再通过理论学习逐步提高实践能力,这是我们实践的最终目的。
综上所述,中职电工电子教学中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与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紧跟新课改理论的脚步,在充分尊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设计一些理实一体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其专业素养,从而促进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