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初中数学课堂导入中的运用

2019-12-17 21:15:54赵文风
魅力中国 2019年50期

赵文风

(重庆市江津白沙中学校,重庆 402289)

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好的开端会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充分调动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多媒体在教育教学的广泛应用,课堂变成了“教师—学生—电脑”相互作用的三元交往。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导入,让教学变得有趣,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思维也活跃起来。

一、课堂导入的原则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活动,导入就像是活动的开始,好的导入可以很快把孩子们带入到本课设想好的情景中,相反却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导入时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课堂导入要有目的性

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导语。努力做到先声夺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思维之窗,使学生的情感上升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课堂导入要有科学性

导入的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有的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是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还有的虽然从内容上看关系不大,但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学习也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一切,都应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出发,违背科学性的导入,尽管非常生动、非常精彩,也不能够采用。

(三)课堂导入要从学生出发

教师在设计导入前,要了解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的好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来体现。导入的素材和内容要贴近大多数同学的实际生活,要照顾到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而且尽量做到感官一体化,做到因时而变。

(四)课堂导入要简练

导入设计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带入到课堂教学环境中,不要因追求引人入胜而故意绕圈子,拖延课堂导入时间。导入语言上也要精炼,短小,发人深思。导入部分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

二、课堂导入的方法与途径

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一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下面,根据许多老师的经验,结合当下新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从自己的教学中,总结了一些方法,与各位同行共勉。

(一)多媒体情景导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导入就要把学生带入到情景中。以我上的《分式》为例,我在设计这个课时,这样导入:幻灯片出示美丽的三峡图片,然后,我问:“同学们,你到过三峡吗?李白曾在《早发白帝城》中这样描绘三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北宋地理学家郦道元也曾写到’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那么千里江陵一日还,可能吗?”出示幻灯片路程图,此时学生自然而然想到计算速度,于是得到第一个数学式子。然后,我继续说,同学们,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三峡旅游,途中,我们要把我们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于是,有了门票价格、登山速度、预算支出式子。然后把这些式子集合起来,就形成了有关分式的式子,自然导入到新课内容。

(二)多媒体视频导入

在数学导入中,学会运用电视、投影、录音、电影录像剪辑、微机等多媒体手段,能给学生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我在上《一次函数的概念》时,我就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最高峰吗?”学生回答:“知道,是珠穆朗玛峰”。此时学生兴趣非常高,接着我说:“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就走进珠穆朗玛峰,一睹她的风采”。然后,我播放视频《最狂野的梦想:征服珠峰》。看完视频后,我提出问题,“在珠峰上,海拔每升高1km,气温就下降6℃,如果山脚下温度大概是5℃,那么设登高Xkm与对应的位置的温度Y℃满足什么的关系式呢?”从视频到问题,层层推进让学生主动得出关系式然后我再列举了实际生活中可以列出来的式子,如等等,这些式子其实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一次函数,它们具有一次函数的一般性质。整个导入的过程,不是老师让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想学,然后主动找出来的。视频的导入,恰好在这里表现得极其重要。

(三)多媒体设疑导入

创设问题情境诱人思考,设置悬念,让学生感兴趣,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脑袋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如在教《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时,可以设置一个有趣的问题:“蚂蚁在格子本上爬行,如何爬行才能最快获得蜂蜜?”还有《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中,导入该课时问学生,“你们相信就让学生吗?”学生肯定不相信,这时候,教师出示题目:可以写成两边开平方,得所以即学生看完后,觉得肯定以上题解肯定有些地方出错了,这时候,教师说,要想彻底明白错在什么地方,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探索吧!整个一堂课就可以从“疑问---学习----解疑”贯穿教学,学生学得有兴趣,老师讲得轻松。

三、结语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具体形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都是为了激发学生求知和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