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华秀
(四川省彭州市濛阳镇七一小学,四川 彭州 611934)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师逐渐重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在小学数学,许多一线教师采用学生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教学。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经常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出现的,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可以使得中等生和学困生向优秀的学生学习,达到共同进步。合作学习的优点不断的被一线教师和学者认可,但随着课程的改革,合作学习也出现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对小学数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探究,提出提高学生合作意识的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针对某一问题,几个学生为一组进行相互合作学习。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常出现学生组成小组学习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往往是学习较好的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讨论,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对学习不自信,不敢在学习小组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习较优秀的学生,常常听从自己的建议,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身上,导致在分享合作学习成果时大都是自己的想法居多,团队的想法较少。
教师需要先提出合作学习的任务。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单纯是为了学生合作而提出问题。有的问题设置不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学生觉得问题不具有挑战的意义,也就不大愿意进行小组合作。另外,有的教师将超过学生现有阶段水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时间花费多,教学任务未完成的现象,导致教师的教学目标未能完成。
小组合作学习之前,需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分配。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小组成员的分配是较为随意的,采用号数分配的方式,如男生为一组,女生为一组,或是第一排为一组,第二排为第二组,以此类推...。这样出现了小组成员学习能力和水平出现较大的差异,有的小组成员大都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有的小组成员大都是学生能力较差的学生,这样的小组分配就没有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最终都要进行评价。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忽略评价这一环节,往往都是匆忙地结束课堂的合作学习。有的教师只对整个小组合作进行评价,没有具体到个人进行评价。有的教师对小组合作进行评价,只对小组表现较突出的学生进行评价,忽略表现不突出的学生。学生进行互评的现象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就更少。出现这些情况,都归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不完善。
想要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组是很有必要。老师在分组之前,应该先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状况,然后根据任务的特点来进行合理的分组,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的人员构成是和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做的工作,这样才可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一般人数应该控制到 4到6人,这样的人数是比较好控制的,也能及时去进行管理和调整,从而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我们想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去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就应该去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给小组合作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保证接下来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
一般来说,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应该是来自于教材的,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的内容,从而保证自己的学习。老师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去深度挖掘教材,根据教材中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来布置小组合作问题,让学生来进行合作学习,从而去解决教材中的问题,也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教材,是我们教学中最重要的道具,老师应该去合理运用,从而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也能保证教材的完整利用。我们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去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去挖掘教材,明确小组合作的任务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值得老师去尝试。
学生年纪比较小,经验不足,在合作解决任务时,会存在一些问题,没办法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去进行指导,提供一些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合作学习。学生在合作中出现一些矛盾无法调解时,老师就可以及时进行调控,这样才可以保证学生更好的进行合作,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让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地进行下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是说老师完全放手,还是应该随时关注,这样才可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让自己的教学更加的有效。
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后,老师可以对学生去进行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的提高。老师可以对学生合作中表现好的方面去进行鼓励,让学生可以去坚持,对于学生表现不好的方面,提出一些解决方法,来让学生得到改变,从而让学生变得更加的优秀,也让以后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更好。老师毕竟经验丰富,对于学生可以给出更多的指导意见,所以进行科学的评价是很有必要的。我们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科学评价是很有必要的。
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越来越重要,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变得越来越紧迫。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需要教师合理设置合作问题,学生明确合作任务,对合作进行分工,既能有效完成合作任务,又能培养或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