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皇燕
(三江侗族自治县高基瑶族乡中心小学,广西 柳州 545511)
社会情感学习的广泛定义是指让自身能够适应社会环境、与他人构建积极的社会关系与交流、使个人权利以及履行个人利益的过程中能具备一定的社会情感、社会行为和技能,通过对社会情感能力的提升,对班级管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社会情感学习能有效助力班级管理与协调,对完善和提升学生的班级社交能力和班级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效辨别与管理自身的情感、在关怀别人时作出负责任的决策、与他人构建与维持有效的人际关系、掌握有效解决各种挑战与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态度和技能的学习过程。这一能力和学习过程被称作是科学合理的“社会情感学习能力”。
社会情感与学习能力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作为社会情感的两大支柱是社会情感学习能力的体现也是社会情感学习的升华。在此,自我认知、自我管理、社会认知、人际交往、做负责任的决定被定义为社会情感学习的五个基本内容。
关于五大核心指标的解释:1.自我认知:学生能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有客观真实的认识,能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在集体中有健康向上的发展趋势。2.自我管理:在社会和人际关系中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信心,对自己作出合理的规划与调整。在合理的时间段内,完成目标并且提升自我意志力。3.社会认知: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具有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有客观的道德标准自我约束与审判。4.人际交往:与同学保持友好尊重的关系,能正确客观的处理矛盾,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有乐观向上的心态。5.有责任心:在对自我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有正确认识的前提下能在集体中有担当、有责任心,对道德品质有客观标准,自我管理能力强。
贯彻学校工作计划,首先应当完善学校内部的基层管理。班级管理作为学校基层管理的基础,是落实学校管理活动的主要手段和方式。由班干部、班主任和和同学共同组成组织者、领导者、参与者的学习集体,是作为一个社会团体在进行着有序的学习和生活的各项活动。在班级管理中,不仅需要真诚宽容的教育,同时也需要严格要求、严肃处理、严谨治学的方针。之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贯彻班纪班规时,严肃和活泼相辅相成。
小学生由于自我控制力弱,容易违纪犯错,例如打架,吵架,迟到等。在学生犯错的过程中,不但要根据情节轻重、情景内容与学生切身实地的分析利弊、表明立场,而且需要告诫与循循教导学生在同类事情下的正确处理方式。不仅要知错就改,而且要严肃认真。
课文《诚实的孩子》教育学生要诚实,知错就改才是好孩子;用张海迪的故事教育学生要坚强勇敢,热爱生命和生活。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接受了良好的指导与熏陶,不仅对于学生思想行为分辨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提高班集体的执行力、班风校风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在制定、组织和执行班级班规时,也需要与同学们相互关爱、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并且必须合理合规。同时班主任在工作中更应该与同学深入交流,相互理解。
借此社会情感的优势,能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学习与生活的交流过程中,其目标应当确立在培育学生的完善人格上,通过宽容、激励、沟通等人性化的方式,对学生展开积极向上的教导。社会情感学习,对于学生的思想、情感、行动和语言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真情,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良好的教育。这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在学生人格教育中的因材施教、科学管理,也是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对待的重要体现。
尊重、信任学生是班主任作为民主化管理的重要思想之源。现在的小学生由于社会的开放性、信息的广泛性,从而思想活跃,行为大胆。一方面在思想和集体学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由于自理能力弱、社会经验缺乏、独立性差等问题而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教师需要加强管理与教育;需要教导学生明辨是非,提高独立自主的能力,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在生活中能够把握一定的主动权。
班主任与学生在教学中应当是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需要双方共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班主任需要公平公正的对待班级中的每一位成员,在学习与生活中做到以身作则,带头模范作用。选举班干部时,公平公正、客观严肃,学生班干部要有一定的社会担当能力和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自我管理与班级号召力较强。
如此能构建一个和谐上进、积极的班集体,形成良性的集体环境,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精神领导与文化影响,增强团队凝聚力与班级归属感。类似于学习小组、互助小组、英语角,黑板报、简报手抄报,班级社团活动等,都为建立和巩固班集体提供了重要渠道,是班集文化建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六一儿童节”、“五一劳动节”、“植树节”、“清明节”、世界读书日等等,现今都被广泛融入教学中,在学习之余不忘精神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