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霞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第二中学,河北 廊坊 065900)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新生力量,更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也是学校发展的希望和基础,对学校的不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让他们逐渐成为能独挡一面的教师,是我们每位“老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帮助他们在工作中健康地成长呢?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谈几点看法。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许多青年教师有着极大的工作热情,但是缺乏对教师职业的深刻理解,认为教师工作仅仅是一份谋生的职业,对自己工作岗位和岗位制造的认识很肤浅,没有充分意识到这是一项崇高与神圣的职业,直接关系到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需要不断强化职业素养,老师教师的职业引领显得尤为重要。青年教师入职第一印象就是老教师,会在潜移默化中把老教师作为标杆,会不自觉地模仿、学习老教师的思想行为。因此老教师首先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精通业务,对教学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用自己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养成的良好的职业人格、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去影响青年教师,以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严谨求实的师风成为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引领青年教师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教教材就是把教材知识简单地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的是单纯枯燥、死板呆滞的符号,耗时费力,效率低下。用教材教,是教师通过教材媒介把教材内容变成学生能容易理解、生动记忆、准确内化、高效利用的知识。青年教师往往学历高、专业知识丰富,但拥有知识不等于能潇洒自如、轻车熟路地驾驭教材,把教材知识转化成教学内容。因此,我在平时会经常关注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和他们一起大力气去深入地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研究教材的逻辑性,帮助他们从学科系统的角度出发,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做到讲述通俗严密,思路清晰;研究教材的系统性,注意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化;研究教材的合理性,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生活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研究如何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讲课时选用恰当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研究课程的前置性作业和后置性作业,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及要求。
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使年轻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我把自己在教学经验、知识结构、技能等方面的经验,与青年教师共同分享,相互促进,不仅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而且从青年教师身上也学到了许多东西。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从教学大纲的学习、贯彻,教材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目标的贯彻,教法的研究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教学大纲,恰当安排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分散突破难点,把浅的讲深,把深的讲浅。
我还不断引导青年教师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我将自己积累多年的课件、教案拿出来与青年教师分享,帮助青年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声像和谐、图文并茂的课件。还有,为了加强教学工作的生动性,我平时搜集了许多教学资料,然后根据教学需要,作为教学案例放给学生们看,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于是我就把自己搜集的这些资料拿出来和青年教师共享,青年教师们使用我收集的资料进行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使教研组的整体教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我还经常和青年教师一起搞科学研究。青年教师们对教学研究课题该怎样立项、如何开展,最后怎么结题都没有经验。教务处发动教师们报教学研究课题,大家响应冷淡。我听说以后,感觉到这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好机会,于是,主动挑头申请了“县域内批判性思维及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研究课题,组织6位青年教师在大城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和大城县第二中学开展调查研究,课题研究过程中,徐双利老师的《我县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和薛江波老师的《我县高中教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及所遇困惑的调查研究》等教学研究论文先后发表,通过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活动,青年教师们的教学研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对于教师来说,教学研究能力是个人综合能力一个很好的体现。所以,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我会有意识地让青年教师说出自己对某一节课的看法,多进行评课的训练,在教研活动中我也经常鼓励青年教师要畅所欲言,让他们在评课的过程中理解和熟悉教学理论。同时,鼓励他们多看教学教育杂志和书籍,并把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想法记录下来,整理成文。
要指导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能力上得到提升,老教师必须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不墨守成规,不自我封闭。带教青年教师,对于老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再学习、再思考、再研究和再提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老教师要自觉学习和吸收青年教师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不断反思教学,总结实践经验,并进行加工提炼,排除过时性、随意性、盲目性,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上有更精细的设计,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更多的智慧和创造性。
总之,老教师要具有甘为青年教师当“人梯”的精神,能不计较名利得失,无私奉献,把自己全部的知识和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教师,真正做到不图名,不图利,不图回报,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教书育人,兢兢业业地培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