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9-12-17 21:15:54王玉武
魅力中国 2019年50期

王玉武

(丰宁满族自治县西官营乡中心校西官营小学,河北 丰宁 068354)

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课堂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生活化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学习兴趣与学生学习需要和学习热情紧密相联,它常常推动学生深入钻研,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同时,在浓厚兴趣推动下的学习活动一旦达到成功,取得一定成绩,就会使学生的学习产生价值感、荣誉感和喜悦感,促进学习兴趣的深化,并产生新的学习需要,比如我教一年级数学时,发现一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做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由于浓厚的兴趣他在做13-6这样的题时,他的思维与众不同,他做法是用6-3=3,然后用10-3=7。按照他的做法,类似这样的退位减法都可以这样做,正是由于他对数学的热爱才让他产生新的学习需要,他不拘泥于竖式解法,退位减法,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兴趣不仅能激发个体的好奇心、求知欲,也能促进个体去创新。因此,我认为在班级的数学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一)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希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所以我们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教师单一讲解发问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变学生个体操作为伙伴合作,尽可能创造各种条件,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小学生天真烂漫,爱说爱动。可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大胆发言的并不多,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课堂教学的交流形式单一,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如果教学过程中建立了合作学习的机制,营造自由轻松的氛围,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和时间,那么学生就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上数学实践课《折折、剪剪、拼拼》中,课前我通过让学生折一折,剪一剪来巩固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点。

(二)合作学习

在数学合作学习中,主要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数学广泛的实用性,感受到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学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合作意识,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得到形成。

在数学合作学习活动中,老师设问一般不宜提出太多的内容,而是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给学生,让他们通过相互讨论,查阅资料,收集信息,使用现代科教等手段去主动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多元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开放的、主动的、活跃的和群组式的,以活动化的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独立性,教师总是给每个同学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总是尽自己最大努力,让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欢乐、激奋和成功。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和生活实践的制约,对于一些数学概念,无法通过文字来有效地理解,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铺路搭桥,逐步降低思维难度,达到理解概念的目的。比如:教学“体积”这一概念,用计算机制作一段动画,将一块长方形的铁块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发现水位渐渐上升。这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慢慢地理解了“占空间”的含义,使学生自己主动地参与学习,得出体积的概念。整个课堂不单调,死板,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从而达到了优化教学结构,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四、课堂教学生活化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的策略多种多样。我想只要我们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联系生活实际就能保证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