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9-12-17 21:15:54石德娟
魅力中国 2019年50期

石德娟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湖新中心小学,江西 赣州 341112)

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最重要的。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学习能力和智力成长情况。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对未来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及终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一、低年级课堂学习习惯培养的原则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能盲目随意性的开展,必须结合低年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需求,同时与低年级数学的学习目标结合起来,有原则有目的的科学培养。

(一)科学性原则

要培养和要求低年级小学生养成某些学习习惯,首先得了解小学生的需求,在充分调研孩子们的数学认知能力和心理需求的情况下,分层次、分阶段的开展培养。分清楚习惯培养的主次顺序,由易到难逐步培养。例如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能够培养他们“上课认真听课,并倾听同学对问题的回答”的习惯就已经很不错了,先从听进去、听懂、感兴趣入手。

(二)鼓励及榜样原则

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需要老师进行引导与评价。而引导与评价的方式一定要符合小孩的天性和他们的认知习惯。例如多通过鼓励和树立榜样的方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可以是语言的鼓励,比如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可以说:“你回答的真棒,又迅速又准确”或者“一看你就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等等。也可以是文字鼓励,在作业上留评语的方式给孩子们进行鼓励。尤其是作业完成不好的孩子,尤其需要鼓励:“你再细心一点,一定会做的更棒,加油!”还有通过物质进行鼓励,比如小红花之类的。一旦小红花积累到一定程度,还可以进行奖励的兑换等,激发孩子们自发、自觉的养成良好习惯。还可以将日常表现较好的学生树立为榜样,让孩子们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时老师还要以身作则,以自己为孩子们的榜样,给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和模仿对象。

(三)发展性原则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要和学生目前的学习需求,还要结合以后长远的学习需求进行培养。同时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发展,让孩子们在数学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学科并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学习习惯培养时还要考虑到孩子们的个性发展,例如平时计算粗心的培养他们细心验算的习惯,课堂不积极发言的,培养他们主动提问的习惯等。

(四)耐心细致反复锻炼原则

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通过大量的模仿、锻炼和细致耐心的指导才能养成的。而且一些习惯是和特定的情景相联系的。例如验算的习惯在日常作业中表现的并不明显,但是考试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会开展验算。老师需要耐心细致的反复锻炼他们的学习习惯,直到这种习惯在任何学习情景下面都能得到很好的应用,才能真正提高孩子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低年级课堂学习习惯培养的内容及策略

(一)认证听课习惯的培养

低年级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就是爱说爱动,天真烂漫。课堂上容易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自控能力较差。不能保证一节课都认真听讲,自然会遗漏教学中的部分内容。要培养他们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

(二)课堂思考和质疑习惯的培养

很多小孩子在生活中其实都是“十万个为什么”,总是追着大人问这问那,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因为课堂教学秩序的束缚,这种质疑和思考的本能被压抑,被动的接受知识。所以我们在数学课程中要培养他们课堂思考和质疑的习惯。同样在识数这一课中让孩子们扮演0到9的不同数字,然后让孩子们思考,什么情况下0会比9大,孩子们首先思考,觉得0和任何数相加都不会比9大。然后通过启发,让他们发现1和0组合以后,10比9大。还有在教授图形对称的内容时,制作几个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纸片,让学生主动上台通过折叠的方式找到这几个图形的对称轴,并且找出所有的对称轴。通过思考和动手让他们自主探索发现答案,使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到答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从而养成课堂思考和质疑的习惯。

(三)课堂计算习惯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课堂上进行计算的习惯非常重要。能够培养孩子们的数学逻辑能力,严谨的数学思维方式。课堂计算可以是笔算,也可以是心算,还可以是估算。进行计算习惯的培养,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强化了孩子们的数感和数学运算意义的理解。当然,在计算习惯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审题能力的培养。例如一个简单的算式:1+99×4=?很多同学可能第一眼就想到了凑整,可是忽略了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这时候就需要培养他们审题的能力,避过这些陷阱。

三、结语

总之,低年级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不仅有助于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还影响了以后的智力开发、素质提升、再学习能力,等等。对其他科目的帮助也是非常大的。在日常教学当中,教师要加大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指导和培养,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