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玲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青坨营镇冯狗庄完全小学,河北 唐山 063500)
班级管理是一门语言和行为艺术。如何实施有效的班级管理工作成为了每个小学班主任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良好的班级风气和秩序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从而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积极的影响。因此,小学班主任应该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状况形成深入的了解,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班级管理工作方法,从而达到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目标。
小学生对很多事物的认知都来自于语言教育和模仿。班主任在日常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言一行都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班主任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言行榜样,并将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机结合。从班主任的角度来看,应该从行为和语言这两个方面使学生认识到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班主任可以在课余时间融入到学生的活动当中,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以朋友的角色走进学生的内心当中,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以班主任为榜样,对自己的言语和行为进行调整。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工作中投入的耐心和爱心是衡量一个小学班主任是否称职的重要依据。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具有较强的零散性,这就需要班主任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才能达到理想的班级管理工作效果。一旦学生感受到了来自班主任的爱心,能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主动配合班主任完成班级管理工作[1]。由于小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很难对事物做出正确的是非判断,经常会犯一些类似的错误。针对这样的情况,班主任应该投入耐心,帮助学生分析一些错误的原因,并共同寻找改正错误的方法。如果班主任一味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严厉的批评,不仅无法真正使学生认识错误,还有可能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一定的伤害。
在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制度和规则能对学生的行为形成硬性的要求,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工具。因此,班主任应该充分运用班级制度与规则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行为形成约束[2]。小学生不仅要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基本的规章制度。班主任还可以从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利用班会的时间与学生共同制定针对本班级的制度和规则。这样的工作方式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班级制度更加完善。另外,学生自己提出的规则也能对其形成更强的约束作用。一旦班主任和学生在班级制度和规则方面达成一致,就能在制度和规则的支持下,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得到提升。以此为基础,班主任可以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于严格遵守班级制度的学生给予奖励,对于漠视班级制度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惩罚。这就需要班主任合理把握奖惩的力度。
在小学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班级干部轮岗制”将学生民主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班主任可以将班级的工作分成几个模块,比如,卫生模块、班级纪律模块、学习模块、劳动模块等[3]。并分别针对不同的工作内容设立相应的职务,由学生通过竞选和投票的方式选出班级干部的主要成员,并对其中的一些职务实施“轮岗制”,以星期为单位,让学生轮流参与管理班级的一些事务。例如,学习委员需要帮助各个学科的教师收发作业,纪律委员需要在自习课上帮助班主任维持班级纪律等。每个学生作为班级干部中的一员,就会更加真切的感受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能以职务的功能对自己形成严格的要求。以民主管理的方式充分发挥班级干部的作用,不仅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还能适当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每个学生在自己担任班级干部的过程中,将工作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班主任通过学生所反馈的工作情况和工作心得能有效调整班级管理工作的方法和内容。
结论:综上所述,在现代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凸显。因此,小学班主任应该对班级管理工作形成正确的认识,并能在日常的工作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言行榜样,向学生给予耐心和爱心,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制度与规则,充分发挥学生民主管理的作用。通过本文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展开的一系列浅论,希望能为提高小学班级管理工作质量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