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营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特殊教育学校,广东 汕尾 516500)
语文这门学科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历程,使所有学科学生的基础,具有人文性的特征。但是语文学科在内容上较为枯燥化,都是关于文字的学习和理解,所以很多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学习主动性都不高,也就降低了教学质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微课的应用,让语文教学可以变得内容丰富,并有形式上的多样化改变,可以提供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在主动的学习中有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提高语文的教学效果。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从而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就需要加强对学生预习的指导,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得到发展,带领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学习。微课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变这种情况,让语文预习教学可以有效的开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在方式上,教师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然后通过网络推送给学生,让学生以微课资源进行预习,这样学生的预习有了实时的指导,不仅可以提高预习效果,也可以提升学习能力,让学生参与到语文知识的探究学习中。教师制作预习教学的微课需要注重其中内容的条理性,用循序渐进的内容引导学生逐步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提高学生在预习学习中的信心,提生预习教学质量。比如说,教师围绕《游山西村》展开教学之前,可以借助微课设计预习载体,在视频中具体涵盖陆游简介、诗词创作背景、所呈现的意境、以及相关的诗词解析等。以便学生可以以此为载体进行自主预习,深入理解诗词内在含义。
语文课堂教学现在是学生交流学习的场所,注重的是学生的交流体验和知识完善,在教学方式上都是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在交流中完善知识理解,获得全面素质的提升。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需要以重点知识介绍和引导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可以抓住学习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避免学生在一些无关内容上耗费时间,能够阻止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在课文教学中的微课内容制作要体现精简和趣味[2]。精简是为了让学生一目了然,避免拖沓的内容引起学生的错误思维,也是为了保证微课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作用;比如可以是一段材料,一个视频介绍,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以此来进行讨论交流,对语文知识深度理解。趣味是建立在精简条件之上,提高微课内容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段和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学生能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制作。比如说,教师在讲解《将相和》时,可以先借助微课,向学生具体交代相关的历史背景,以及人物的历史地位和角色。通过影视剧片段的呈现,让学生对故事背景加深理解。之后,以微课的形式,向学生直观地呈现《将相和》中的文化内涵。在微课视频的基础上,构建反转课堂,引导学生根据对资料的全面了解,通过合作、探究、互动的方式,就文本中的情感内涵,以及不同人物的品格特征进行分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微课所构建的意境下进行角色扮演、思辨。
语文复习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的复习教学方式也都是以知识平铺直叙进行,复习教学的效果不好,学生在其中也没有进行知识完善,将平时学生中的问题进行解决。教师可以在复习教学中利用微课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复习教学效果[3]。从而使学生在复习中可以完善知识理解,建立语文知识的整体结构。比如说,教师可以将古诗词类教学资源进行微课整合,构建成微视频资源中心。方便学生就古诗词等相关知识点进行整合,如《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等,健全学生知识体系,也可以拓展复习渠道和空间,为学生实现自主复习,提供便利条件。
结论:综上所述,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需要以学生为核心,保证微课教学的有效性。在预习教学中的应用要注重微课内容的条理性,使学生以此为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时有能力上的提升,提高预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注重微课内容的精简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抓住学习重点,进行深度学习;在复习教学中应用要注意微课内容的整体性,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习惯。微课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做出调整,提高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