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婉
(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高升学校,辽宁 盘锦 124123)
体育教学是以各种身体练习为主的实践活动,能起到增强学生体质,塑造学生健康体魄的作用,其在初中学科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切实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亟待研究和探索的重要教育课题。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贯彻和落实,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取得了巨大成效,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不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那么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培养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兴趣,将会使学生自主地开展学习,从而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否产生兴趣是衡量体育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各种教学方式和方法的选择,无论是教学的理论内容还是组织活动,都要尽可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以生动活泼,能够吸引学生注意的方式开展和进行。
在一些老师的心里面,将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分得如楚河汉界一样清楚,在为人师表、树立威信的思想驱使下,许多教师在学生面前不苟言笑,经常摆出一副严肃刻板的面孔。这样的表情在学生看来,课堂气氛就会显得很紧张。事实上,过于严肃的体育教学不利于学生与教师的沟通,更不利于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这一角度来说,要想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气氛的营造上就要改变原来的处理方式。
初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把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推动因素。初中生的自尊、自立意识正在逐渐增强,在学习时也更加渴望能够得到老师的尊重。因此,教师在处理此阶段师生关系的时候,应该更加重视这一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注意考虑学生的感受,语言上不能讽刺挖苦,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而且,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时常鼓励学生,在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适当表扬,为学生提升自信心,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促进力。另外,建立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除了尊重和表扬,教师还要懂得关心、帮助学生,学生有困难的时候能够伸出援手,不论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中的困难,只要老师们能够帮助的地方,就应该多关心一些,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中更加尊重老师,以确保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就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这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发展体育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参与和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的同时,各方面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处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因材施教。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去:1、实施分层教学: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这是体现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主体性的指标。学生是独立的人体,学生之间有着不同的个体特点,教学中,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分层教学,也就是根据学生的水平设计对应的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2、实施启发式教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参与使得课堂教学更具有魅力,学生也能在活跃的课堂中不断的接受新知识。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教师的引导以及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参与程度的高低对体育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例如,教师可以多向学生提问,多提供练习让学生在思考中自主学习。初中体育教学只有真正的结合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才能真正的体现体育教学的价值,也才能实现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除了体育课堂教学,课余的体育活动对学生培养体育兴趣、锻炼身体机能、发展身心健康也有很重要的作用。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巩固与延伸,二者共同完成教学要求,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另一方面,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更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发挥学生的特长。课外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共同达成体育教学目的。作为学校,应当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课外活动,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共同作为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努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因此,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水平。
总而言之,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是体育教学的生命与精神。要提高有效性,就要注重体育课堂教育,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摄入的知识与技能最大化。对此,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贯彻落实科学的教学策略,践行合理的教学方法,适应发展的教学体制,把握先进的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点,真正做到有效性教学。